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领导之窗 -> 讲话文论
柯城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次数: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9日在衢州市柯城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表们在认真听取政府工作报告

图为代区长徐延山在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代区长 徐延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科学发展迈出新步伐、政府工作开创新局面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努力克服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有效突破发展瓶颈的制约,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区七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这五年,我区经济建设好中趋快。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92.3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87亿元,是2006年的2.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36亿元,是2006年的3.8倍; 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6.03亿元和4.07亿元,是2006年的2.7倍和2.6倍;外贸进出口总额2.32亿美元,是2006年的5.2倍,其中:外贸出口总额1.84亿美元,是2006年的4.6倍;工业总产值101.49亿元,是2006年的4.1倍。以上六大主要经济指标在2006年的基础上实现全面翻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396元。

  ——这五年,我区社会建设成果丰硕。连续四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区”。顺利通过了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的考核验收。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区”。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区”、“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区”,连续七年被省政府、省军区授予“优抚安置先进单位”。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000余个,帮助7151名城镇失业人员和4.3万名农民实现再就业。城乡教育质量、教学水平走在全市前列,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强区”复查验收。被评为“省级体育强区”,连续五年获得衢州市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双第一。建成城乡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村卫生室210家。人口与计生工作进入先进行列,被评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全国“十一五”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先进集体”。

  ——这五年,我区文化建设丰富多彩。文化名区建设深入推进。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镇、文明街道各1个,省级文明村9个、文明社区7个、文明单位16家。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国家级文化示范社区1个,省级文化示范村5个、示范社区3 个。社区室内外文体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90%的行政村建起了文体活动场所。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九华立春祭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余家山头女儿节、邵永丰麻饼传统技艺、衢州白瓷制作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余东农民画获全国首届农民画大赛优秀奖。赵抃廉政文化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廉政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精心组织建党9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扎实开展学习“最美爷爷”、“最美教师”活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这五年,我区生态建设走在前列。生态建区战略深入实施,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区验收。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绿色社区1个、绿色小康村1个,省级桔海森林公园1个、绿化示范乡镇(街道)2个、绿化示范村29个。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明显,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3%以上,被授予“浙江省高标准平原绿化区”、“省级竹子现代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06年下降51.8%;“十一五”期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削减率分别为16.14%和18.31%,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转型提升,量质并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我们一以贯之地坚持“工业立区、商贸兴区、生态建区”战略,调结构、促转型,产业层次加速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17.0∶26.2∶56.8 调整为9.0∶30.0∶61.0。坚持一手抓工业平台建设,一手抓产业培育。五年累计投入园区配套建设资金9亿余元,园区面积由2006年的4平方公里拓展到9.4平方公里,园区工业产值由4.6亿元增加到40.7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13家,提前一年实现工业“双超百”目标。积极引导企业集聚、集群发展,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五年累计投资51.2亿元,完成技改项目214个,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电子科技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基础。

  积极推进“三低”桔园改造,加快柑桔产业转型升级,被评为“全国优势农产品(柑桔)产业带建设示范区”、“全国柑桔20强县”。启动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5个、特色精品园6个。设施农业面积由2006年的17.3万平方米增加到80.5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柑桔、蔬菜瓜果、鲟鱼等特色城郊型现代农业产业新格局。鲟鱼特色产业示范园区列入省第一批现代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来料加工业蓬勃发展,共培育经纪人340余名,累计发放加工费6.7亿元,带动2.5万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扶持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617家。完善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和监管,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商贸、物流、建筑房地产、休闲旅游等产业得到较好发展。专业市场城集聚辐射能力大幅度提升,有13家大型专业市场落户,交易额达118.04亿元,是2006年的5.8倍。城乡现代商贸流通网络日趋完善,村级便利店覆盖率达到73.2%。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深入开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旅游业加快发展,全省农家乐工作现场会在我区举行。2011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2.51亿元,是2006年的8.9倍。七里香溪休闲旅游区被评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石梁坎底、七里黄土岭等一批农家乐特色村被评为“浙江省特色旅游村”。

  (二)着力项目带动,投资驱动,发展势头更为强劲。五年来,我们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加大项目谋划和推进力度。动员全区上下开展招商引资,累计引进项目774个,实际到位资金83亿元。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项目,其中:歌瑞新材料、普星热电联产项目投资额分别达15亿元和11.96亿元;实施了新星初中、区人民医院改(扩)建等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了农村联网公路、滨江大桥、航埠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完成了西气东输、杭长客专、巨化厂中村搬迁、危化品物流通道、府东街改造等一批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的政策处理、征地拆迁工作。

  优化资源配置,努力破解资金、土地等要素瓶颈。创新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充分发挥企业还贷周转财政专项资金、柯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作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帮助企业和各类投资主体与金融机构达成28亿元的授信贷款规模。完成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效缓解用地指标紧张矛盾。五年累计实施土地开发项目82个,完成土地整理11.96万亩,低丘缓坡开发1.2万亩,新增耕地2.81万亩。

  (三)着力城乡统筹,协调推进,人居环境大为改观。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五城联创”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有效地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五年累计投入2900多万元,实施社区“四化”工程建设,全面开展“十乱”整治,健全卫生长效保洁、网格化管理机制,推行卫生保洁市场化运作,城区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管理、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分类推进社区350平方米公益性用房建设,扎实开展 “社区建设年”、“和谐社区创建”等活动,构建了“兰花热线工作室”、“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幸福驿站”等一批新型社区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一站式”服务体系,社区“十分钟生活服务圈”基本实现。双西港片区改造建设全面启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建成保障安置房1220套,面积26万平方米。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整线连片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生产环境大为改善。完成整治村151个,建成市级以上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4

  (上接02版)个,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覆盖率达到95%。石梁至七里生态经济产业带被指定为2007年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现场会考察点。农村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建成乡村康庄公路620公里,“石七线”被评为省级文明样板路,在全市率先完成临水临崖公路改造。推进“强塘固房”、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8座、山塘整治35座,河道整治209.8公里,新建、改造各类渠道472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3.4万亩。积极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解决和改善农村10余万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扎实推进中心镇建设,集镇面貌有较大改观,航埠镇列入省级中心镇和市级经济强镇。

  (四)着力保障民生,优先投入,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五年来,我们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总投资12.5亿元,全面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保体系不断完善,教育、体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五险”合征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13%。在全市率先实行新农合、城医保“两网合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8%。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新增被征地人员实现“即征即保”。农村“五保”老人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95.7%和97.7%,被省政府授予“五保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先进单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校两区”教育管理模式成效明显。教体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创全省先进。科技研发成效显著,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成培育技术、柑桔果茸生产工艺等项目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区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评审。

  全面落实区领导信访维稳“双联”责任制和综治维稳责任金制度。创建深化“村(居、企)情百宝箱”制度,纵深推进“三民工程”建设,全面开展疑难信访案件化解工作,走进矛盾、破解难题,取信于民。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将新新街道体制划归柯城区管理的决定,花大气力破解各类历史遗留问题,确保了体制平稳过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强和改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完成村级组织和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基层基础更加稳固。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进一步健全。消防“防火墙”工程和“四个能力”建设扎实开展,政府挂牌火灾隐患单位得到有效整治。被评为省级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区、食品安全示范区、“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规工作先进区。校园安保工作扎实有效。始终保持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深入推进“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平安柯城建设扎实推进。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期间,保持了社会政治稳定。

  与此同时,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加强,科普、残疾人、慈善事业取得新进步,工会、共青团、老年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着力转变职能,为民执政,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加强。五年来,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85件、政协提案398件。着眼于加强和改进政府管理,加快转变职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广泛开展“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民生”活动,解决了一大批企业发展、项目实施、民生保障中的矛盾和问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流程,全面实施“两集中、两到位”,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扎实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管体制改革,2009年组建“一办一中心”以来,累计完成交易项目554项,交易总额达10.01亿元,节约财政资金3900余万元。从严控制行政经费,“三公”经费得到有效压缩。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强化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行政层级监督,坚决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扎实推进“小金库”、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有计划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各位代表!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各位代表依法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在区政协及各位委员民主监督和积极参与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团结拼搏的结果,也是历届区委、人大、政府、政协打下的良好基础和市级机关各单位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衢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柯城发展的海内外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调整结构、加快转型、追赶跨越任重道远;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仍然不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引发的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要求与经济实力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民生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不少差距;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干部思想观念、服务理念、工作方法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今后工作实践中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进一步加深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锐意改革创新,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必须坚持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咬定发展不放松,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把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必须坚持项目推动,千方百计谋划和争取项目,依靠项目的有效投入,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五是必须坚持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六是必须坚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努力营造心齐、气顺、实干的良好氛围,形成万众一心、狠抓落实的强大合力。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实现 “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幸福柯城建设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要牢固树立“首位意识、率先意识、示范意识”,牢牢抓住新机遇,顺势而为促发展,乘势而上求突破,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主基调,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注重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包容性。

  根据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为主线,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两地三城”的目标,强化“发展第一要务、稳定第一责任”的执政理念,以有效投入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经济社会生态文化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工业立区、商贸兴区、生态建区”战略,全力打造“工贸新区、文明古城、秀美家园”,全面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幸福柯城。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力争实现主要经济指标“一个快于、六个翻番”。就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要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六个主要经济指标在2011年的基础上实现再翻番。

  ——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加快产业转型提升步伐,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亿元。深化与巨化集团战略合作,建成含氟新材料产业孵化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全面建成,现代商贸物流业集聚辐射能力明显增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

  ——人居环境实现新优化。扎实推进“美丽乡村”、中心村、中心镇建设,争创“全省美丽乡村先进区”。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本完成双西港片区改造建设。财政筹资5亿元,基本建成中心城区至周边乡镇半小时“扇形”交通网络。积极稳妥推进“村改居”工作。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环境友好的宜居柯城。

  ——社会文明实现新进步。以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为抓手,扎实推进文化名区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道德水平和群众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创造群众更加满意的就医、就学、就业、养老条件,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管理更加科学,法治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8%以上。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村风、民风、社会风气不断向好。

  ——人民生活实现新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指标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增长11%以上。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率先在全市实现全面小康。

  今后五年主要任务是:

  (一)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切实加强项目带动,努力推动创业创新。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的决策部署,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经济总量和质量。第一产业,要以生态和效益为导向,加快向园区化、规模化、品牌化现代农业转型提升。扎实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大力发展精品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形成比较合理的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布局。建成4万亩规模布局合理、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其中: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6个、特色农业精品园10个。完成省下达的1万亩粮食功能区建设任务。推进鲟鱼园区建设,加快鲟鱼产业集聚。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鼓励农民发展特色种养业,培育发展来料加工业。大力开展林区道路、河道整治、堤防加固、千库保安、农民饮用水等系列工程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扶持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技推广机构、龙头企业等农业农村服务主体。发展专业种养大户1000户,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2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5家。

  第二产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存量,推动增量,做大总量,加快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提升。完善东港柯城工业园、航埠工业功能区发展规划,整合提升拓展产业平台,全面建成绿色产业集聚区。更加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巨化集团优质产业转移,加强与沿海地区产业的分工与协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着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企业扶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带动力大、竞争力强的大企业。注重工贸联动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抓好供电供水、污水处理、企业服务等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努力打造宜业宜居的产业新城。

  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提升。建成3个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四省边际商贸服务中心。加大专业市场培育建设管理力度。积极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大力发展卫生保健、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消费性服务业。全面提高社区养老、家政等服务水平。着力发展创意、研发、设计等新兴产业。打响农家乐品牌,全面推进桃源七里国家4A级景区建设。统一规划,整合资源,促进旅游与文化相结合,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增强柯城旅游的吸引力。

  坚持选商选资,转变招商理念,改进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招商环境。强化招商项目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尽早落地,切实帮助解决企业运行发展中碰到的难题。实施工贸、城乡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三大百亿工程”。健全项目前期征迁和推进机制,加快实施一批改善民生、提升产业、夯实基础、增强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以高强度、高质量的投入促进高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着力培育创业创新人才,健全人才发展机制,促进人才、教育、科技、产业良性互动。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实体经济,营造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健全农民创业服务体系,鼓励更多的农民投身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来料加工、农家乐休闲旅游等领域创业,实现农民由外出务工向就地就近创业转变。

  (二)全面提升城乡统筹水平,切实提高文明程度,努力实现民生幸福。深入推进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全面形成以改革创新促“三农”发展的新局面,实现城乡协调推进、共同繁荣。积极配合市里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建成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生态家园。巩固提升“五城联创”成果,加强创新城市管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文明祥和、安定有序、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科学规划,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一城两镇三十个中心村”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加快农村人口集聚,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着力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强工业对农业的促进作用、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按照“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惠民”的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来推动文化的发展繁荣。加大投入,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实施“文化品牌”工程,深入挖掘“两子”文化内涵,以特色文化的发展来提升柯城的知名度。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尊重关心培养文化人,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打牢人才基础。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素质。深入开展“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活动,实施群众文化繁荣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积极引进和培育文化产业创业主体,发展文化经济,提升文化产业化水平。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探索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每年安排十个方面为民办实事项目。积极拓宽城乡居民就业创业渠道,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功能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办人民满意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与全省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缓解城区公办幼儿园入园难问题。更加注重师德和业务素质培养,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德育教育,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升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水平,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优化人口计生服务水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积极做好公积金扩面工作,努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

  (三)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切实注重资源节约,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正确处理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顺利完成“国家级生态区”、“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执行项目决策咨询机制,把好项目的“准入关”,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水土流失防控,强化耕地保护,实施地力提升工程,严格土地利用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平原绿化,强化自然资源保护,提升生态优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深入开展“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大主要污染物的减排和整治工作力度,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执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实现生态、生产双赢。鼓励发展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倡导健康、节约、绿色、低碳、文明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扎实推进“六个一批”生态乡镇、村(居)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六进”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良好局面。

  (四)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切实加强法治建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政府的第一责任,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创新。完善农村、社区等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努力构筑基层组织建设、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提高基层社会管理能力。积极探索基层民主化治理新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深化“村(居、企)情百宝箱”制度建设,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创新公共服务多样化供给机制,支持民间组织、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

  加强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区。积极实施“六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增强有效应对灾害事故、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能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大信访”工作格局和领导下访、约访活动。强化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和双拥工作。加强国家安全工作。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作。

  (五)全面提升自身建设水平,切实加快职能转变,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做好新一届政府的工作,确保完成建设幸福柯城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区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政令畅通、步调一致;必须按照“务实、高效、公正、廉洁”的要求,敬业奉献,奋发有为,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不断创新政府管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执行能力,着力促进“行政提速、服务提质、发展提效”。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健全目标责任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流程和时限,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打造一站式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办事。大兴求真务实、调查研究之风,精简会议、文件,把政府各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富成效,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政府网站、政府信息查阅等公开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各项决议和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重视司法监督,积极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确保行政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把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落实到政府的具体工作中,切实担当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各项规定,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切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更加注重教育、监督和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构建拒腐防变的长效机制。完善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加强“一办两中心”建设,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运作。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格执行财政预算,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三、2012年的政府工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保持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意义重大。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扎实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年、社会管理创新年、干部作风提升年“三年”活动,营造比责任、比作风、比业绩的浓厚氛围,努力实现新一届政府的良好开局。

  2012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以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达到省、市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工业园区平台建设,增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的能力。加快东港柯城工业园东进三期1530亩土地基础设施配套,尽早确定南拓区块范围。启动园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完成航埠工业功能区二期1.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启动三期1.5平方公里的规划设计。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培育符合产业导向的新兴产业。加大规模企业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落实和完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和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成长型、科技型、潜力型企业,夯实产业发展之基。加强标准化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打造质量强区。

  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完善鲟鱼产业发展规划,启动百路加鲟鱼养殖和逸龙特种鱼养殖项目建设,扩大鲟鱼产业规模。加快推进“三低”桔园改造,全面实施柑桔品质提升工程。新增注册出口柑桔基地1万亩,新增设施蔬菜面积600亩,提升改造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政策,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创新土地流转方式,鼓励以土地股份合作、“返租再包”等形式扩大土地流转。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社会各方力量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和种养大户。

  争取市政府支持,调整专业市场规划红线,拓展发展空间,满足发展需求。做好万田片区“2.5产业园”和姜家山片区生活用品专业市场的前期工作。加大培育现代物流、科技服务、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力度。加快完善城乡商业网点布局,新增村级连锁超市22家,覆盖率达80%以上。规范服务,提升生态休闲旅游品质,促进农家乐转型升级。

  (二)加大有效投入,努力增强发展后劲。形成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广泛共识,组织开展重点建设项目“互学互看”活动,努力营造大干项目、干大项目的浓厚氛围。按照工作项目化的要求,完善区领导联系重点项目、项目推进服务和建设考核机制。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强化项目管理,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实施28个重点建设项目和31个工业技改项目。重点加大石华线、歌瑞新材料、普星热电联产等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的服务推进力度。全力做好九景衢铁路、杭新景高速、巨化厂中村搬迁、“两南”改造、市区快速通道等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

  注重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形成三次产业联动招商新格局,积极引进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大项目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强与巨化集团公司、大型民营企业的对接,注重承接扩张产业。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个,实际到位资金15亿元。

  千方百计做好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大土地开发力度,积极推进耕地垦造工作。扎实开展低丘缓坡开发,多渠道争取建设用地指标。继续开展各类闲置土地清理,努力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协调好政、银、企之间的关系,与各金融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着力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力争福盛小额贷款公司尽早挂牌营业。

  (三)突出统筹兼顾,努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三农”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农业经营体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农村金融体制和农村产权制度等改革。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巩固提升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推进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等薄弱环节的环境整治,努力改善社区环境。完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合理调整社区规模,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物业企业监管,创新服务项目,完善服务体系,方便居民生活。

  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健全“两违”整治长效机制。完善财政补助政策,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2个中心镇和5个中心村建设,整合下山脱贫、灾害点安置、危房改造、村庄整治等涉农项目资金,扎实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加快建设设施配套好、环境优美的中心村集中居住区。全面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

  巩固省级生态区创建成果,开展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工作。严格环境管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对重点企业环境监管,加强行业、企业的污染整治。在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农村指导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四)发展繁荣文化,努力推进文化名区建设。深入开展“合唱之城、排舞之乡”创建和“送戏、送电影、送书下乡”等活动,丰富城乡群众业余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做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衢州人”系列活动,大力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和法治文化建设,建立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加大对文化项目的投入力度,建成1500平方米的符合国家二级标准的区文化馆。建立群众文化活动区级指导中心,加快流动图书区级中心和乡镇(街道)分中心建设。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区级中心建设,提升乡镇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培育发展余东农民画、九华立春祭等特色民俗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吸引、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文化发展,促进特色文化与生态旅游、经济建设融合发展。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多层次开展职业培训,推进全民创业,促进充分就业。健全城乡居民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落实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提高农村“五保”老人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水平。积极推广居家养老服务,加强孤儿和困难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完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和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

  着眼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实施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等级幼儿园建设,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加快新星初中建设和大成小学搬迁工作进度。启动九华中心小学、姜家山中心小学等农村学校的改扩建工作。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加快体育小康村建设。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完成石室乡、七里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夯实人口计生工作基础,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服务和管理水平。

  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全面落实信访维稳“双联”责任制。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综合平台建设,完善行政复议与信访、人民调解联动机制。深化信访积案化解,畅通社情民意渠道,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努力将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扎实开展建筑施工、交通、消防、校园、食品药品和学生接送车等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建设区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切实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水平。

  围绕解决与城乡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今年将突出办好十个方面为民实事。一是教育方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年度目标任务,实施乡镇中心幼儿园新建、改建项目。二是文化方面,完成100个行政村(社区)群众文化广场创建工作,完成农家书屋和村邮站(信报箱)建设。三是卫生方面,加快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四是社会保障方面,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推进社会保障卡建设。五是交通方面,实施石华线建设项目,完成10公里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六是农民饮用水方面,力争解决3.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七是农业方面,建成4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初具规模。八是新农村建设方面,加快推进石室荆溪等美丽乡村建设,完成15个整治村的创建工作。九是林业方面,建成毛竹主导产业示范区11000亩、油茶良种基地2000亩,完成林区道路建设80公里。十是农房改造方面,完成1000户以上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

  各位代表!

  柯城正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以创业创新的拼劲、克难攻坚的勇气、争创一流的激情,为全面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幸福柯城而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关于网站 | 常见问题解答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衢州市柯城区电子政务中心建设管理 浙ICP备05002281号
建议IE5.5,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