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领导之窗 -> 讲话文论
祝晓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衢州市柯城区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访问次数:

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转型跨越
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幸福柯城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衢州市柯城区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1月6日)
祝晓农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衢州市柯城区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衢州市柯城区第七次代表大会,是我区进入“十二五”发展新时期、奋力实现科学跨越新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区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衢州市柯城区第七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柯城区出席中共衢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全力推进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幸福柯城。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区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柯城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建区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工业立区、商贸兴区、生态建区”战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圆满完成了区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柯城发展新篇章。

  1、经济结构日益优化,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始终坚持加快发展的主题不动摇,努力在加大有效投入中做大总量、提升质量,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主要指标全面实现翻番。预计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92.3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5亿元,是2006年的2.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亿元,是2006年的3.8倍;财政总收入6.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8倍和2.6倍;外贸进出口总额2.35亿美元,是2006年的5.2倍。经济结构逐步改善,三次产业结构占比由2006年的17.0:26.2:56.8调整到2011年的9.0:29.9:61.1。工业立区战略取得重大成效,提前一年实现“双超百”目标,两个工业“主战场”新开发土地面积5.4平方公里,装备制造业与新型建筑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初具规模。五年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3亿元,特别是大项目招商不断取得突破,去年引进的浙江歌瑞新材料项目和衢州普星燃机项目,总投资分别达到15亿元和11.96亿元。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建成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6个精品园,基本形成了柑桔、蔬菜、瓜果、鲟鱼等为特色的城郊型现代农业产业新格局,被评为全国优势农产品(柑桔)产业带建设示范区,鲟鱼产业示范园区被列入省第一批现代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并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商贸服务业繁荣发展,衢州专业市场城交易额突破百亿,全面启动“桃源七里”国家4A级景区建设,七里黄土岭、石梁坎底等一批农家乐特色村被评为“浙江省旅游特色村”。

  2、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理念,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先后实施了航埠污水处理厂、衢江防洪堤、黄茶至大俱源公路改建、新星初中建设、区人民医院改扩建等一批重大基础性项目和民生项目,特别是去年又启动了总投资9.6亿元的石梁至华墅干线公路建设,这是建区以来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圆满完成了市保障性住房、危化品通道等12个省、市重点工程的征地、拆迁政策处理工作。“五城联创”深入推进,全面完成社区“四化”工程和“城中村”改造建设任务,在全市率先实行社区卫生保洁市场化运作,启动了双港片区改造建设,有4个社区创建成为省级示范社区,被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顺利实现创建目标。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完成151个环境整治村建设,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覆盖率达95%以上,解决10万多农民的饮用水困难问题,农村“两违”整治成效显著,石梁至七里生态经济产业带被指定为2007年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现场会考察点,文明集镇建设扎实推进,航埠镇被列为省级中心镇和市级经济强镇;全区有41个村达到农村社区示范村建设标准,被授予“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等称号。生态区创建扎实有效,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环境质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圆满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省级生态区创建工作。

  3、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连续五年财政支出增量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3%、12.2%,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城乡均衡教育有效推进,“一校两区”办学机制在全省推广,义务教育水平位居全市前列。体育事业较快发展,教体结合工作全省领先,成功创建省级“体育强区”并通过复查验收。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合唱之城、排舞之乡”创建全面推进,打造了沟溪乡余东农民画、赵 廉政文化等一批文化品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城乡卫生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与计生工作得到加强,婚检率、孕检率位居全市前列,被评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在全市率先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医保“两网合一”在全市率先推进,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新增被征地人员实现即征即保,共减少低收入农户1.74万户5.4万多人,农村“五保”老人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5.7%和97.7%。

  4、民主法治进程加快,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始终坚持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落实,人大和政协的作用充分发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认真落实民族宗教、对台、侨务政策,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老龄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的工作富有成效,党管武装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老干部、档案、党史等工作不断加强。“平安柯城”建设成效明显,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信访工作扎实有效,安全生产管理不断加强,打造了“民情档案”、“兰花热线工作室”、“幸福驿站”等一批新型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建党90周年等重大节庆活动的安保工作,连续四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市、区)”,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5、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基础更加坚实。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提升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的根本保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以纪念建党90周年等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积极开展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等工作,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深入推进“三民工程”建设,扎实开展“三级联创”和“先锋工程”活动,进一步加强社区、机关、学校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乡村两级换届工作。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富有成效,被评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构建有柯城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全市率先探索并启动“1+2”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在全省率先推行村务监督联席会制度,深入开展赵 廉政文化系列活动,严厉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在全区营造了风清气正、清正廉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的不懈奋斗,我们不断战胜前进中的困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成绩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得益于区四套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精诚团结、奋力拼搏,得益于历届区委打下的良好基础和老同志心系大局、关心帮助,得益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和驻区各单位的携手合作、共促发展。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柯城区委,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的党员干部群众,向所有为柯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主要有四点体会:

  一是一以贯之地坚持固本强基、凝心聚力,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根本保证。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五年来,我们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把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了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二是一以贯之地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我们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五年来,我们从区情实际出发,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牢固树立“市区一体、共建共享”的工作理念,持之以恒地实施“工业立区、商贸兴区、生态建区”发展战略,努力在服务市区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在开放借力中壮大实力,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理清思路、把准方向、增强动力。

  三是一以贯之地坚持紧扣中心、克难攻坚,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五年来,虽然我们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和发展要素的制约,经受了在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信访维稳压力,但始终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不放松,把平台拓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主抓手,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取得了经济总量五年“翻番”的优异成绩,也为加快转型跨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一以贯之地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最终目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年来,我们自觉践行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实施了一大批民生实事和惠民工程,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综合实力较为薄弱,调结构、促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抵御“两个风险”能力仍然不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仍然较大;三是社会转型引发的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四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要求与经济实力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民生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五是党的执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党风廉政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一些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和素质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区建成惠及全区人民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跨越的攻坚阶段。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机遇难得、挑战艰巨。从外部发展环境看,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干扰复苏的因素正在增多,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为我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区域发展条件看,我省在实施海洋经济战略的同时,大力推进山区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随着我市全面对接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海西经济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加快实现“两地三城”目标,为我区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提供了难得机遇。从我区自身发展实际看,我区仍然处在新一轮发展的调整上升阶段,随着一大批招商项目的陆续开工并逐步形成产能,以及杭长高铁、衢江航道、杭新景高速、石华线等重大基础建设项目陆续建成,必将使我区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虽然我们仍将面临宏观经济调整的影响、各种资源要素的制约以及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压力,但转型跨越的大方向不会动摇,加快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为此,我们必须趋利避害,化危为机,切实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努力在新起点上推进柯城发展新跨越。

  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要求,以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为主线,深入实施“工业立区、商贸兴区、生态建区”战略,努力打造“工贸新区、文明古城、秀美家园”,更加注重产业体系培育,更加注重民生福祉改善,更加注重人文环境优化,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幸福柯城,与全省同步实现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在努力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幸福柯城这一总目标的要求下,努力打造工贸新区。在加快两个工业“主战场”与衢州专业市场城互动发展的同时,以石华线、320国道为主线,以航埠镇、姜家山乡、双港街道和万田乡等区域为重点,打造集新型工业化、现代商贸服务业为一体的工贸新区,培育壮大中心镇,着力拓展城市新型服务业发展空间,形成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联动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新格局,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合理,城乡居民生活更加富裕,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努力打造文明古城。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两子”文化、古城文化为特色,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现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文化事业更为繁荣,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更加文明和谐。努力打造秀美家园。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生态保护和绿色富民相互促进,城乡环境不断改善,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是:

  ——综合实力实现“两大目标”。实现主要经济指标“一个快于、六个翻番”目标。“一个快于”,就是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要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六个翻番”,就是到201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在2011年的基础上实现再翻番。实现三大百亿投资目标,百亿工贸工程、百亿城乡基础设施工程和百亿民生事业工程有效推进。

  ——产业转型实现“三个提升”。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提升,力争到2016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深化与巨化集团战略合作,建成新材料产业孵化区;服务业向城郊现代服务业转型提升,力争到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建成3个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衢州专业市场集聚辐射能力明显增强;农业向现代农业园区化、规模化、品牌化转型提升,全面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成为城郊现代农业特色区。

  ——人居环境实现“四项优化”。优化村庄环境,争创全省“美丽乡村先进区”;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石梁至华墅公路建设,基本形成中心城区至乡镇“扇形”交通网络;优化城区环境,“村改居”、村庄撤扩并取得扎实成效;优化生态环境,完成“森林城市”创建任务,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省、市下达任务,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3%以上,成为省内知名的生态宜居城区。

  ——社会文明实现“五个更加”。城乡就业更加充分,通过技能培训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更优的公共服务。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文化名区”建设扎实有效,主要指标在全省居中上水平。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社会管理更加科学,法制化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8%以上,社会大局保持安定和谐,建设成为全市社会管理示范区。

  ——人民生活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完成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五个方面24个具体指标。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分别达到44000元和17000元。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实现上述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强化五种意识:

  一是必须强化市区一体意识。牢固确立“市区一体、共建共享”理念,主动服务市区发展大局,在服务全局中谋求双赢发展。进一步理顺市区管理体制,不断增强发展活力。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努力在加快推进市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改善民生等工作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不断增强综合实力。

  二是必须强化中心首位意识。围绕在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中率先崛起的目标,牢固树立首位、率先、示范意识,把增强中心城区集聚、辐射功能作为首要任务,把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品位作为主要抓手,加强城市基础配套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产业、人口向城区集聚,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幸福度和美誉度,促进中心城区率先发展、率先崛起。

  三是必须强化项目攻坚意识。牢固树立“工作项目化”理念,坚持把有效投入、项目建设作为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总抓手,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转化为项目,把项目工作的各项要求细化为指标,举全区之力谋划项目,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在项目攻坚中比能力、比实绩、比贡献,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推进大发展、大跨越。

  四是必须强化民生优先意识。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统筹推进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着力强化和创新社会管理,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是必须强化真抓实干意识。按照担大任、创大业、干大事的要求,大力弘扬敢闯敢干、敢作敢当的担当精神,大力弘扬雷厉风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大力弘扬克难攻坚、敢于碰硬的拼搏精神,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不自满、不懈怠、不停滞,把各方面创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把全社会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出来,不断开创我区科学发展新局面。

  三、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举措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着重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科学发展,着力增强综合实力。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在转型升级中追赶跨越、壮大实力。

  1、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工业主导地位,千方百计强化要素保障,在工贸并举、量质并重中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崛起、转型跨越。一要拓平台,提升园区承载力。围绕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定位,完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积极争取东港柯城工业园向南拓展,加快推进航埠工业功能区向华墅方向延伸,不断拓展“两个主战场”发展空间。加大资金、土地等保障力度,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二要育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主动融入市区产业发展规划,深化与巨化战略性合作,大力发展新材料、新光源、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产业配套,促进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发展。加大规模企业扶持力度,努力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竞争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增强先进制造业市场竞争力。三要强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健全企业跟踪服务体系,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2、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以农业“两区”建设作为抓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面实施《城郊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建设规划》,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的农业龙头企业,全面建成3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国家级鲟鱼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成为亚洲最大的养殖加工基地。二是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压缩规模、提升品质、精深加工、扩大出口”的思路,加快推进“三低”桔园改造,深入推进柑桔品质提升工程,切实提高我区柑桔出口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发展水产养殖、城郊蔬菜、食用菌等特色城郊型农业,扎实推进鲟鱼、特色小水果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柯城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农业效益。三是加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特色主导产业的培育,逐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和农业保险等产业服务能力。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联建基地、品牌营销等形式,实现农产品一体化经营。

  3、加快推进服务业多元化。充分发挥主城区优势,加速工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推动服务业多元化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一要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围绕打造四省边际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目标,加快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和中介、会展、培训等商务服务业。按照“扩大规模、提升内涵、增强辐射”的要求,加大对衢州专业市场城的培育、管理、推介和服务,进一步增强市场城的集聚辐射能力。积极拓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新空间,在万田、姜家山等近郊乡镇(街),规划建成与市区发展相配套的专业市场、现代物流以及仓储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二要大力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围绕居民消费热点和推进城市民生工程,大力发展卫生保健、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养老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潜力较大的消费性服务业。鼓励城区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促进农村消费。三要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以重大项目、特色街区为载体,突出业态培育和品牌引进,着力引进旗舰式商业综合体,探索发展文化创意经济,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网络经济、休闲经济等新型业态,促进中心城区主商圈繁荣发展。

  4、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按照工作项目化的要求,深入实施“项目攻坚”工程,着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加强项目谋划与争取。充分发挥产业和资源优势,积极挖掘和谋划,重点加强“三农”、民生保障、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等方面的谋划包装与对接,努力使我区有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里、市里的盘子。二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深化区领导和部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建立健全项目工作责任制、全程跟踪服务机制以及项目考核激励机制,着力推进石华线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出效益。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健全资金要素保障机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健全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入园企业土地集约利用、投入产出、经济效益情况的跟踪管理。完善企业劳动力保障机制,加强企业用工培训,深化企业用工服务。

  (二)坚持统筹协调,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本方略,强化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开创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1、提升城市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按照“新型城市化”建设要求,巩固提升“五城联创”成果,扎实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着力提高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加强城市社区管理与建设,以创建和谐社区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积极推广“兰花热线工作室”、“幸福驿站”等服务机制,打造一批精品社区,不断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创新社区管理机制,重点要完善长效保洁、物业等管理机制,健全社区共建机制,提升城市社区管理规范化水平。同时,扎实推进“村改居”工作。加快推进双港片区改造建设,努力打造集行政办公、商务居住、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滨水新城”。

  2、提升中心镇建设品位。按照“规划引导、产业支撑、设施配套、以城带乡”的思路,以文明集镇创建为抓手,完善航埠、石梁集镇建设规划,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镇功能,提升集镇品位,增强产业支撑,努力把航埠打造成为经济率先发展、区域影响力较大的工贸重镇;把石梁打造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衢州“后花园”。其他乡也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升集镇的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增强集镇的集聚力、带动力和辐射力。

  3、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全面实施“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配套、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农房改造和新村建设、农村土地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六项工程”,努力建成富裕和美丽相融、建设和提升同步的秀美家园,打造一批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中心村。巩固提升石梁—七里、万田—九华等沿线村庄环境整治,启动石梁—华墅沿线村庄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巩固提升农村长效保洁成果,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推进村庄撤扩并工作,加快农村住房改造,把农房改造建设与村庄整治、下山脱贫、城中村改造、宅基地整理、建设新型农民集聚区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农民集中、有序建房。加快推进废弃园地开发,不断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流域治理、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三)坚持民生为先,着力改善人民生活。按照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就学、就业、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提高民主法治建设水平,努力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城区。

  1、更大力度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加快推进学前教育,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使我区教育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到2015年,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巩固提升体育强区创建成果,加快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切实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提高人口综合素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健全社会保险为主,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辅,商业保险、慈善事业为补充,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要总结推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点工作,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2、更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引导和促进更多善经营、懂技术、有实力的能人初始创业、二次创业,着力促进全民创业。深入实施技能培训工程,加强高等院校合作,提高城乡居民创业就业能力。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加快低收入农户脱贫步伐。积极鼓励农民发展特色种养业、来料加工业和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等,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3、更高水平推进民主法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加大政务、厂务、村(居)务、财务公开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建立重大决策与公民有序参与互动机制,坚持重大决策出台前,采取社会公示、召开听证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深入开展以“六五”普法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4、更新理念强化社会管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坚持综治维稳责任金制度,全面推行综治网格化管理新机制,健全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加强群众工作综合体建设,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机制,强化各类不稳定因素的源头控制和化解,有效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认真落实区领导信访维稳“双联”责任制度、重大疑难信访案件领导包案等制度,研究完善从源头上解决信访问题的新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进一步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加强社会组织、行业组织和重点领域的第三方调解机制建设,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积极探索虚拟社会管理新办法,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等安全监管,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坚持文化名区,着力促进社会文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为抓手,推进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惠民,努力把我区建成文化名区。

  1、以文化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心聚力、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巩固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营造健康向上、生动丰富的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权威性和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建设、运用和管理,注重网络民意,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道德建设,加快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升公民道德水平。

  2、以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按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到2015年,所有乡镇、村(社区)建有符合标准的综合文化站和文化活动中心。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发展,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按照“唱出幸福、跳出健康”的要求,深入开展“合唱之城、排舞之乡”创建活动,努力打造我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继续深入实施以“送戏、送电影、送书下乡”等为主要内容的“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文化发展和繁荣,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大力培养专业文化人才,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文化队伍。

  3、以文化增强区域发展软实力。按照省委建设文化强省和我市建设文化名市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深入实施文化繁荣发展“五个一”工程,即:开展一次全面深入的文化资源普查。切实做好文化资源的普查工作,并分门别类建立文化资源信息库,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制定一个切合区情实际的文化发展中长期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区文化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举措,并制定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实施一批文化发展重点项目。坚持文化工作“项目化”,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每年排出一批文化发展重点项目,并认真加以实施,使文化工作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真正惠民利民的好事、实事。发展一系列特色文化产业。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繁荣文化市场,加快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一批特色文化品牌。深入实施“文化品牌”工程,加大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力度,特别是要深入挖掘孔子、棋子“两子”文化丰富内涵,力争通过几年努力,把柯城围棋文化谷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度较高的“文化谷”之一。按照“一乡一品”的思路,进一步提升和彰显余东农民画、九华春祭等民俗文化的特色,促进特色文化与生态旅游、经济建设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我区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五)坚持生态建区,着力打造绿色家园。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浙江生态屏障”和市委市政府“生态富民”的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柯城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

  1、大力发展山区生态产业。结合山区生态特点,加快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扎实推进山区生态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山区生态农业,积极实施竹林增效工程,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柯城特色的竹木产品、食用菌、高山蔬菜等农产品,打响山区绿色生态品牌。大力发展山区生态旅游业,重点培育“两子”文化旅游和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业,编制实施九华民俗生态旅游规划,扎实推进“桃源七里”项目建设,力争把七里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培育成国家4A级景区,带动全区特色生态旅游业的整体提升。

  2、持之以恒加强环境保护。认真落实产业发展政策和生态补偿机制,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严格执行项目决策咨询服务机制,把好项目“准入关”,坚决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产能。加大对重点污染物排放企业的整治与监管力度,全面推进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作,确保完成节能减排各项指标。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处理力度,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以“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为契机,加快推进植树造林和平原绿化,强化对水源、森林、山体等自然资源的保护,扩大生态优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坚定不移倡导生态文明。巩固提升省级生态区创建成果,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以“六个一批”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乡镇、村(居)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六进”活动,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理念,积极推行科学生活方式,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自觉行动。

  (六)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激发发展活力。改革创新是加快柯城发展的动力源泉。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破解发展难题,把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1、深化体制改革。注重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协调推进,正确把握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力度和节奏,切实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措施的协调性,努力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新突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程序,继续推行“两集中、两到位”,打造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流转等制度改革,探索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三农”发展增添内生动力。大力推动金融创新,加快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2、提升开放水平。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开放借力的主抓手,优化招商环境,转变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对接,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大集团、行业龙头企业,提升经济发展竞争力。积极拓展外需,优化出口结构,鼓励企业发展服务贸易,促进出口结构的转型升级。深化“山海协作”、“区域协作”,加强与杭甬温台及“海西经济圈”等地区的产业对接,主动参与浙中城市群产业链整合,努力在开放、交流、协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3、凝聚发展合力。牢固树立“市区一体、共建共享”的理念,主动服务市区发展大局,为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大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认真做好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巩固和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对人民武装和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的作用,努力为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合力。

  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实现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要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幸福柯城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1、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坚持不懈地强化理论学习,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按照“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完善和规范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区管领导干部专题知识讲座等制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经济社会建设所需的各方面知识,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善于把上级决策部署与柯城实际有机结合,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驾驭应对复杂局面、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学先进、找差距、强责任、比贡献”为主题,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和挖掘群众身边的道德模范,深入开展“做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衢州人”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2、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重点,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围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以“三民工程”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乡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有条件的村、社区、企业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站、点)。深入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加强“党员义工”、“党员志愿者”、“党员热心人”等队伍建设,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按照规范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认真落实村务管理规范化“八项机制”,进一步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规范农村重大事务民主议事规则,健全完善权责明确、合理有序、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全面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巩固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努力使“两新”组织建设走在全市前列。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认真落实“三有一化”要求,强化“四联共建”、社区党建协调小组等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断强化基层党建工作保障。

  3、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核心,切实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实现,干部是决定性因素。着力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确立重实干、重实绩、重实效的用人导向,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初始提名制度,积极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工作。着力提高干部执行力。创新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以项目工作为核心,探索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实施“综合考核、项目考核、干部实绩考核、勤廉‘档案’、考核结果运用”五位一体的考评体系,形成符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点的考核系统,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着力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干部培训工作,全面推行农村党员冬季集训制度,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大局观念、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注重选派优秀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岗位中去实践锻炼,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任用干部,进一步激发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干事的热情和活力。继续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努力在全区建成一批体现时代要求、特色工作明显、推动科学发展的工作示范群。加强和改进党员发展工作,制定党员发展规划,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同时,要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4、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根本,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全区各级党员干部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继承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真正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完善领导干部下基层蹲点调研、结对联系等制度,带着感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渠道,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了解群众呼声,掌握基层实情,真心实意与群众交朋友。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大力弘扬雷厉风行、立说立行的工作作风,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多办实事,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努力使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得到真正实惠。治庸问责,取信群众。要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强化监督检查、问责问效、治庸治懒,下大力气解决“政令不畅、执行不力”等问题,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以强烈的责任感、过硬的执行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5、以完善和落实惩防体系为关键,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构建“523”工作框架,推进具有柯城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廉政教育。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教育力度,深入实施廉政文化建设创新工程和精品工程,着力打造“赵 廉政文化”品牌。教育各级党员干部 严格执行《廉政准则》,筑牢各级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更加注重源头防腐。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廉政防范机制建设,加强和完善招投标、部门预算等各项制度,健全领导干部任中和离任审计制度,真正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行政行为的有效机制。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逐步建立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突出抓好农村“三资”管理。严厉查处腐败案件。切实加大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做到有贪必反、有腐必惩、有乱必治,集中力量查处影响发展大局和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努力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为柯城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开拓创新、拼博进取,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幸福柯城而努力奋斗!

 

 

关于网站 | 常见问题解答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衢州市柯城区电子政务中心建设管理 浙ICP备05002281号
建议IE5.5,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