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领导之窗 -> 讲话文论
俞顺虎在区委六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区七届政府第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访问次数:

坚持科学发展  开放借力  生态富民
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区委六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暨
区七届政府第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2011年1月18日)
俞 顺 虎

 同志们:
  这次区委区政府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市委全会以及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审议《中共衢州市柯城区委关于制定柯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回顾总结2010年工作,研究部署今年工作,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科学发展、开放借力、生态富民,全力推进柯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全会报告工作。
  
一、2010年工作的总结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强化举措,克难攻坚,狠抓落实,全区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全面超额完成。预计(下同)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3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31亿元,增长2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6亿元,增长17.5%;财政总收入4.9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40亿元,分别增长31.8%、32.6%;工业总产值72亿元,增长37.6%;外贸进出口总额2.0亿美元,增长66.5%;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1元,增长1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931元,增长12.8%。从“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来看,六大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实现翻番,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2005年增长1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18%和13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1倍,工业总产值增长248%,其中规模工业产值增长390%;另外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68%,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土地、能耗等要素制约突出的实际,我们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坚持在扩大规模、做大总量中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巩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以做大做强园区经济为目标,加快工业经济优化升级。把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工业总量超百亿、规模企业超百家的“双超百”目标,坚持一手抓平台拓展与产业招商,一手抓项目推进与企业服务,进一步完善《关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速发展。继续举全区之力推进工业“两个主战场”建设,东港柯城工业园完成了1300亩土地配套和1500亩土地征用;航埠工业功能区完成790亩土地征用,各项基础设施配套有序推进
,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加强企业帮扶,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招工等实际困难,全年发放工业企业贷款周转金1350万元,帮助企业招工2500余人。强化土地要素保障,盘活闲置土地1043亩。到去年年底,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净增加8家,达8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2亿元,增长37.6%,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50亿元,增长57.0%;实现工业增加值15.96亿元,增长20.8%。产业培育也取得新进展,装备制造业与新型建筑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初具规模。
  二是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紧紧抓住省市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以城郊型高效生态特色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并按照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以抓工业园区的办法抓农业园区,结合废弃园地开发、农村土地流转、农业招商和“三低”桔园改造,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编制完成近3万亩的《柯城区城郊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且被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点,启动了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6个精品园建设。鲟鱼加工中心和标准化示范项目顺利推进,鲟鱼产业示范园
区列入我省第一批现代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并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扎实推进以“三低”桔园改造为重点的废弃园地开发,立项的55个废弃园地开发项目已完工18个1万余亩,新增耕地4248亩,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立地条件。全年共引进现代农业项目8个,面积3800多亩。同时,深入实施柑桔品质提升、竹林增效等工程,“四中心”建设顺利推进。完成柑桔品质提升工程3.8万亩,新增示范基地1万亩;蔬菜产量达14.7万吨,增长8%;新建生态禽牧养殖示范点3个,新增竹林示范基地2.3万亩。全区实现第一产业总产值10.35亿元,增长6.5%。
  三是以国家鼓励扩大内需为契机,加快推进商贸服务业发展。紧紧抓住国家刺激消费需求的有利时机,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部署要求,发挥中心城区优势,深入实施“商贸兴区”战略,促进商贸服务业健康稳步发展。加大市场培育力度,衢州专业市场城成功举办了第五届浙江(衢州)建筑装饰材料博览会,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市场城交易额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5亿元,增长37.7%。努力扩大农村消费,认真落实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财政补贴2700万元,全区所有乡镇都建有连锁
超市,连锁超市行政村覆盖率达63.9%。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加快推进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111万人次,增长49.5%。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5.39亿元,增长11.5%。同时,外贸进出口快速发展,全区进出口总额2.0亿美元,增长66.5%,其中出口增长65.6%,进口增长67.9%。
  四是以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持把招商选资作为做大总量、优化结构的主路径,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招商考核,成功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质量效益好的项目。全区引进各类项目协议投资额47.87亿元,同比增长22.1%;到位资金18.77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1个,亿元以上项目16个,5亿元以上项目实现零的突破。按照“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的要求,狠抓项目开工投产,力使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出效益,当年有42个工业项目建
成投产,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在建工业项目3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个,当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13亿元,同比增长22%。同时,针对去年中央及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多的实际,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多次召开推进会、协调会,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区52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84亿元,增长18.1%。黄茶至大俱源公路改建、双西港片区基础设施改造、巨化滨江大桥改建、新星初中建设和区人民医院改扩建二期、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积极做好中央及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扎实推进杭长客专、西气东输、市保障性住房、危化品通道、巨化厂中村搬迁等重点项目征迁工作,各项任务进展顺利。
  2、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坚持从我区实际出发,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切入点,加大城市社区管理和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生态区创建,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是城市社区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部署,以巩固提升创卫成果为载体,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健全社区保洁、保绿、“门前屋后三包”等长效管理机制,在全市率先探索社区保洁市场化运作,社区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专题召开全区社区工作会议,深入推进和谐社区创建,注重发挥辖区单位作用,不断健全社区共建共享机制,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启动了双西港片区改造提升工程,实施了控规调整、电力改造、环境整治等项目。航埠镇、石梁镇两个文明集镇建设全面启动,道路、排污、自来水等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和环境卫生整治全面推进,集镇面貌有了较大改善。
  二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区委专题召开六届九次全会研究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中之重来部署和落实。坚持以“千万工程”为龙头,以农村综合整治示范带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千库保安、农村联网公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区累计投入村庄环境整治资金3800余万元,完成环境整治村建设45个,新增农民饮用水工程受益人口1.25万人,完成道路硬化73.3公里,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建设38公里。加大中心村培育
,5个中心村创建工作进展顺利。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完成下山搬迁308户1015人。积极推进农房改造,两个改造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完成农房危旧房改造2565户。新增省级文明村3个。
  三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区委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贯彻省委全会和市委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生态建区”战略,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落实新落地项目决策咨询机制,严把项目环评关、能评关,节能减排考核各项任务全面完成,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43.7%,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指标。深入开展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全面实施生态功能区规划,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积极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新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个。深
入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和污染防治,广泛开展生态乡镇(村)、绿色社区、学校、医院、家庭等绿色单位的创建活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省级生态区验收并获命名。
  3、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按照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把社会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改善民生上,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积极促进教文体卫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入实施教育“四项工程”建设,完善“一校两区”办学机制,全区11所农村学校全部由城区学校接管,促进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全区优质教育覆盖面达95.6%。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康乐广场建设和创业文化“五进”活动蓬勃开展,文化精品工程深入实施,梧桐祖殿立春祭祀活动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积极开展群众
性体育活动,在省首届体育大会上取得了金牌数、奖牌数和总分三个第一的好成绩,体育强区顺利通过复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启动第三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区人民医院二期改(扩)建等项目顺利推进。人口计生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优生“两免”工作扎实推进,婚检率、孕检率位居全市前列。顺利完成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二是大力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始终把扩大就业、实现充分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关键任务来抓,深入开展针对农民转移就业、困难就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及新增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创收能力。特别是根据市区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培训、专场招聘等活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广泛开展就业结对帮扶、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等活动,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落实低收入农户创业贴息贷款4578万元,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全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489人,1036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转移农民就业67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推进覆盖城乡的大社保体系建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五险”合征覆盖面达100%,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总体参保率达70.6%,全区60周岁以上的城乡居民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对被征地农民实行即征即保,1.1万名被征地农民均纳入社会保障范围。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每年185元,参合率达93.3%;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参保率达91.4%。社会救助工作有力推进,农村“五保”老人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95.6%和97.1%。
  三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我们把化解矛盾、加强社会管理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坚持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处置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牢固树立“一盘棋”理念,全力抓好并圆满完成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及重点时期的安保工作。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和“信访积案化解年”等活动,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落实领导下访约访接访和信访维稳责任制、维稳责任金等制度,深入开展矛盾隐患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成功化解了一批疑难信访案件。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防范工作,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扎实开展“综治网格化、平安连万家”活动,加强和改善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及时发现和妥善解决各类不稳定因素和群体性事件苗头。认真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和责任制,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监控管理,扎实开展“十小”行业整治和规范工作,全力做好生产、食品、防汛等安全工作。
  4、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水平。面对加快发展的繁重任务,我们高度重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全体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不断增强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水平。
  一是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顺利完成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项任务,达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以“践行科学发展、争当时代先锋”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行公开承诺、志愿服务、结对共建,组织引导各级党组织围绕中心创先进、广大党员立足本职争优秀,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通过学习和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科学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是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把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目标综合考核结果按权重列入干部考核评价内容。认真贯彻落实并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等有关政策法规,严格按照程序选拔任用干部,开展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抽调选派干部到急难险重岗位锻炼,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专题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制定我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区委坚持以扩大组织覆盖面、增强组织活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推进“三民工程”,全面建立民情档案,深化“民情沟通日”活动,全面落实为民办事全程服务制度,规范了受理、承办、回复等环节的服务程序,有效解决了基层党务、村(居)务、财务和为民办事中的突出问题。全面落实村两委主职干部基本报酬绩效挂钩和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财政保障制度,有效调动了基层各方的积极性。认真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准备工作,石室乡村级组织换届试点取得圆满成功。扎实开展以“创五好社区党组织、建温馨和谐家园”为主载体的社区党建活动,探索建立楼幢或院落党支部或党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党组织活动。继续选派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积极开展“双强争先”非公企业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提高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覆盖面与工作水平。继续开展机关支部与农村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推动城乡党建统筹发展。
  四是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以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和“两提高两降低”、“满意不满意单位评比”等活动,加大作风突出问题的整治,干部作风有了明显好转。开展以“六个一”为主题的反腐倡廉专题教育,深入推进柯城特色惩防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探索开展“1+2”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大力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和行政审批改革,完成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督管理办公室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组建,并进入试运行。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案件、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机关效能建设等工作,全年共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28起,处分党员干部28人次。强化廉洁从政教育,深入开展赵抃廉政文化活动,成立赵抃廉政文化研究会,不断扩大赵抃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清正廉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是着眼长远谋划全局工作。区委区政府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精神,既立足当前克难攻坚抓落实,又着眼长远抢抓机遇谋发展,积极推进柯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抓住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机遇,超前谋划“两个主战场”等功能区块布局,拓展发展空间。抢抓国家刺激内需、扩大投资机遇,积极谋划包装项目,特别是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高效谋划“石华线”项目,各项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抢抓省重点开发区规划编制的有利时机,有效整合“两个主战场”与专业市场资源,积极启动省级经济开发区申报。
  六是切实加强区委常委会和政府自身建设。区委常委会重视加强自身建设。一年来,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先后组织5次集中学习和专题知识讲座,自觉加强理论武装。同时,区委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检察机关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加强了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做好统战以及民族、宗教、侨办和对台工作。加强党管武装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人民武装工作得到加强,荣获南京军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政府的执行力不断提升,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不断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和决策程序,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议案建议62件和提案89件,满意和基本满意分别达98.4%和100%。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部门内设机构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提高群众办事效率。切实加强财政管理与审计,科学调度管理资金,集中财力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继续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途径,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结构性矛盾没有根本解决,土地指标、环境承载力、资金等要素制约矛盾突出,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体制机制仍需创新;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刚刚起步,农业抗御市场与自然“两个风险”能力仍然不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三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呈现,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很大,基层基础工作、干部能力素质还需进一步加强,少数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
不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新的一年里要切实加以解决。
  
二、正确把握“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纵观国内外形势,“十二五”时期,来自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多变及由此带来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以及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相互交织,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从国际形势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经济模式面临深度调整,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抢占战略制高点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制约世界经济增长的因素增多,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日趋突出。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国内需求不断扩大,经济结构加快转型,体制活力显著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省委省政府综合分析了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提出了“科学发展走在前列、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五年发展目标;市委市政府结合衢州发展阶段实际,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发展要求,提出要走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两个崛起”,实现“三大目标”,打造“五个衢州”,力争“六个翻番”。作为中心城区,我区在融入市区一体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也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特别是近年来的平台拓展与产业招商成效明显,经济呈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我们也看到,我区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增长仍过多依赖低端产业、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环境消耗,同时又面临要素制约加剧、民生保障压力较大、社会矛盾趋于增多等突出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转变发展方式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实现富民强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保持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具有柯城特色科学发展新局面。
  区委对谋划“十二五”规划工作高度重视,去年上半年就着手部署规划的调研和起草工作,并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形成了《关于制定衢州市柯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今天要提交本次全会审议通过。《建议》提出,“十二五”时期,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深入实施“工业立区、商贸兴区、生态建区”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开放借力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调整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全省同步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机遇条件和柯城实际,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增长快于全省,城乡发展更趋均衡,生态文明走在前列,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在经济发展的具体目标确定上,结合我区发展阶段实际,既要突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又要强调一定的发展速度和总量的增长,因此明确提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要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六大主要经济指标在“十一五”翻番的基础上,争取再翻番。
  区委区政府确定上述目标,是建立在对当前和今后国内外形势科学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柯城已经具备的发展条件和基础上的,体现了柯城发展阶段实际与省市对柯城要求的统一,体现了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统一。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团结奋斗,真抓实干,共同谱写“十二五”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必须正确把握以下几方面:
  1、必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在首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工业要做大做优。要把重点放在大平台建设、大产业招商、大企业和大项目引进上,积极争取将东港工业园区、航埠工业功能区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主动融入市区产业体系;要重点引进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鼓励发展“三新”产业和符合市区产业规划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引进优质增量、调整低端存量、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结构,完善产业配
套,推进产业集群集约发展。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兼并重组等形式,加强与大企业的紧密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要确定一批年销售亿元以上的创新型、成长型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加大财税、融资、技改、人才、用工等方面的服务扶持力度,使之成为行业骨干。其次,农业要转型升级。要以抓工业园区的理念措施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引导发展特色种养业,努力改变柑桔产业“一业独大”的现状,培育城郊型特色绿色农业。要把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关键环节来抓。到“十二五”期末,全区建成4万亩规模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其中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6个,特色农业精品园10个。要将上述目标任务细化为年度计划,并且与废弃园地开发相结合、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与推进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相结合,使农业园区成为优质农产品生产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城郊特色农业观光区。要加快鲟鱼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成为亚洲最大的养殖加工基地。再次,三产要提升做强。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势,围绕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目标,继续抓好专业市场培育,进一步拓展市场规模空间,完善市场配套,增强市场物流功能,推动市场、物流与工业互动发展,扩大市场的辐射力,使之成为四省边际商贸物流中心。要大力发展现代商贸、金融、物流、信息、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社会分工和产业剥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及各种新型业态的全面发展。
  2、必须把开放借力作为重要举措。开放借力是我区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开放借力,引进优质增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综合实力。要继续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优化招商环境,转变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招商引资工作要从原来注重项目数量向注重项目质量转变,从注重引资向注重选资、引智转变,从注重工业招商向工业、农业、服务业三次产业全方位招商转变,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水平和实效。要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严格执行项目落地决策
咨询机制,严把项目环评关、能评关,着力提高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产出率以及税收贡献率,提高节约集约水平。要充分利用“山海协作”等合作机制,加强与杭甬温台及“海西经济圈”等地的产业对接,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对接,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强、经济效益好的大企业、大集团、行业龙头企业,提升经济发展竞争力。要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鼓励企业与外资合作嫁接,推动内外资企业融合发展。
  3、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作为“十二五”期间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农房改造、电网改造、农田水利、千库保安、农民饮用水等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航埠、石梁两个中心镇建设,增强中心镇的产业集聚能力和对周边的带动辐射能力。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巩固提升“五城联创”成果,加强社区的服务和管
理,完善配套设施,创新服务项目,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建设富有魅力的中心城区。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认真抓好群众关心的就业、就学、就医及社会保障等工作。要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按照新增财政主要用于改善民生社会事业支出的要求,加大城乡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投入,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探索城镇医保与新农合并轨运行新机制,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探索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城乡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实施文明集镇创建和“春泥计划”活动。大力实施文化阵地工程,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文化宣传队伍建设,推进基层文化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探索构建社会治安新秩序的途径和方法,夯实综治基层基础,深化“平安柯城”建设。加大社会治安打防控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和黑恶势力,维护社会稳定。正确处理好人民群众内部矛盾,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完善领导干部下访、约访、包案解决疑难信访制度,努力把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减少到最低限度。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完善生产、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等安全监管网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4、必须把生态文明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区的最大优势、最大财富,也是我区吸引要素集聚、提升区域形象的一张“金名片”。要按照“生态富民”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建区”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构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产业格局。要认真落实产业发展政策,严格执行项目决策咨询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坚持节约优先,全面推进经济各领域、生产生活各环节的节能,大力推进节水节地节材工作,促进各项资源节约。扎实做好主
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标准,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确保节能减排指标继续保持领先水平。巩固和提升省级生态区创建成果,加大生态功能区保护区管理和建设力度,并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整合资源着力打响生态牌,促进生态富民。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消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富裕的生态示范区。
  5、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改革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摒弃传统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以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推进各项工作,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科学发展提供体制保障。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创新人才建设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加强信用体系、公共技术平台和资金、人才等支撑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创新银企合作办法,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探索工业存量用地流转机制和闲置土地退出机制,探索水权、排污权等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机制,提高资源市场配置程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鼓励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方式,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三、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努力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一要增强自觉学习的能力。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刻,新旧矛盾相互交织,新老问题相互并存,新事物、新概念不断涌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本领。如果我们不加强学习、不及时更新知识,就会落伍,更谈不上承担科学发展的重任。各级党组织要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要求,把学习作为使命,发挥理论中心组、党校等载体作用,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习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经济、法律、科技、历史等方面知识,尤其是反映时代发展的新知识,做到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同时,要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多到农村、企业等基层第一线去,到矛盾多、困难大、任务重的地方去,多到艰苦的地方去,了解实际,接触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虚心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锤炼党性、砥砺品质、增长才干。
  二要增强落实执行能力。要实现“十二五”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真抓实干,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落实上,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好抓落实的责任,既要挂帅、又要出征,既要讲原则话、更要抓具体事,真正在抓落实上起好示范表率作用。要统筹兼顾,讲究方法,分别轻重缓急,抓住重点,力攻难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局。要根据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要求,结合各自职能将规划内容具体化、项目化,并将各项目完成
计划安排到年度,排出时间表,促进各项工作落实,积小胜为大胜。要崇尚实干,建立有效的工作落实机制,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分工、有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要把制度建设作为解决执行不力问题的关键环节,以确保各项政策政令贯彻执行到位。要健全和强化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目标考核,把执行力强弱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要完善激励评价制度,改进绩效评价方法,对因主观不力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的,要倒查责任,厉

行问责,以此确保政令畅通。
  三要增强开拓创新能力。“十二五”时期,我区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但也面临要素制约加剧、民生保障压力加大、社会矛盾增多等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树立强烈的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决破除因循守旧、求稳怕难的思想,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的思想,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思想,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大胆创新,锐意进取,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各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责任意识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意识、忧患意识,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并善于从政策层面和完善体制机制的角度去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前重点要在破解土地和资金等要素制约、招引大企业大项目机制政策上积极探索,要在加强城市管理、理顺市区管理体制方面积极研究,在引导农民土地流转、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农村建设方面积极创新,以体制机制的创新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和难题的破解。要大力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和氛围,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四要增强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系统阐述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加深认识,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把加强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在做决策抓落实时,要把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放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
计于民,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学、就业、就医等突出问题。要切实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做好群众工作,不仅要善于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而且还要善于教育引导群众。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期,利益格局的调整必然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和纠纷。特别是当前村级组织换届在即,这是对我们做群众工作能力的一次检验。各级干部务必要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准确掌握村情民意,针对换届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标准把好关,加强引导,把握选举工作方向,把握政策要求,依法依规周密操作,严明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举环境,真正把群众拥护的、德才兼备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选出来。要高度重视建立和完善群众工作制度和机制,特别是要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和纠纷,真正以制度来维护和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五要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严明政治纪律,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的纪律保证。要综合运用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等多种手段防治腐败,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全面推行“1+2”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切实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巩固提升赵抃廉政文化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筑牢党员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工程建设谋取私利等行为。严格厉行节约各项规定,进一步规范和改革党政机关公用经费控制、因公出国(境)管理、公车使用管理、公务接待等制度。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一办两中心”建设,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运作。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毫不手软地打击各类腐败行为。巩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成果,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坚持不懈地抓好《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深化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进一步健全完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认真推行领导干部问责制,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效率、管理效益的监察,坚决纠正办事推诿、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的行为,促进干部作风转变。
  同志们,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的发展目标已经明确,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柯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关于网站 | 常见问题解答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衢州市柯城区电子政务中心建设管理 浙ICP备05002281号
建议IE5.5,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