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领导之窗 -> 讲话文论
刘炳炎同志在全区服务业暨外向型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访问次数:
   一、肯定成绩,切实增强抓好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工作的信心

2008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创新发展思路、抢抓发展机遇、强化措施推进、积极应对不利环境,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呈现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服务业方面:完成增加值25.07亿元,同比增长11.6%,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0%,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18.74亿元,同比增长25.66%;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39.4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外经贸方面:实现进出口总额9697.08万美元,同比增长26.3%,其中出口6725.51万美元,同比增长3.44%,进口2971.57万美元,是2007年的2.53倍;合同利用外资13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65万美元。在衢州市各县(市、区)考核中,我区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分别位居第一名和第三名。

(一)服务业积极助推经济转型跨越。

1、现代商贸业保持较快发展态势。随着商贸流通业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及国内外知名商业批发零售企业的引进,市区商贸业的整体档次得到提升,市场竞争活力增强。2008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39.4亿元,同比增长21.0%,增幅位列全市各县(市、区)首位。

2、专业市场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区共有专业市场26家,其中成交额超10亿元4家(农贸城、衢州粮食市场、新凤朝市场、钢材市场),亿元7家,全年交易额超100亿元。以五金、建筑装饰材料市场为主的衢州专业市场城交易额达61.72亿元,同比增长66.8%,市场城共有11家专业市场入驻,其中新凤朝装饰材料市场等8家市场已开张营业,市场平均入驻率达92%。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浙江(衢州)建筑装饰材料博览会,实现成交额5000万元、意向签约额1.2亿元。大力推进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程,完成了双发菜市场改造项目建设,启动了昌苑菜市场改造。

3、社区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全区共建成社区服务中心(站)、“星光老年之家”活动场所、社区图书馆(室)等社区服务设施300多处,注册登记的社区服务志愿者人数达8500余人,可向社区居民提供10多个类别的60余项服务,基本实现社区居民“十分钟生活服务圈”。“114号码百事通和社区服务电话等现代服务手段也广泛运用到便民服务中。

4、农村商业流通网络加速构建。随着“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的不断推进,商业连锁经营和超市在农村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区所有乡镇都已建有连锁超市,总数达205家,行政村连锁超市覆盖率达到68.9%。全区265个行政村都建有放心店,总数达321家。

5、信息服务业稳步发展。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新建了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可以为民众提供更加快捷的办事通道。电子商务蓬勃兴起,区专业市场城新凤朝装饰材料市场建立了网上交易平台,网络经营户近200户;衢州农贸城建成电子统一结算系统,提高了结算效率和准确度;由八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发并运营的“56110在线物流交易平台,每月促成货物周转1000万吨以上。

6、服务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08年,共安排区服务业重点项目11个(不含旅游、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其中双发菜市场等3个项目已竣工,今年以来累计投资1.91亿元,完成2008年服务业计划投资的125.7%。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谋划工作,共引进服务业各类项目44个,协议投资额5.71亿元。

(二)外向型经济在困境中突破。

1、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我区去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65万美元,同比增长66.7%,超全年任务41.3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

2、进出口贸易总量进一步提高。2008年,我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9697.08万美元,出口6725.51万美元,特别是进口实现2971.57万美元,是2007年的2.53倍,占全市进口总额的6.97%,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3.5个百分点。

3、进出口规模企业进一步增多。2008年我区共有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52家,比上年同期净增1家;进出口超百万美元24家,同比增加3家,首次出现进出口额超千万美元企业1家——浙江乐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350万美元。

4、新兴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我区对亚洲、欧洲出口总量达3891万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57.9%,特别亚洲地区已成为我区最大的出口市场;同时新开拓安哥拉等14个国家,目前出口市场现已遍布全球六大洲86个国家和地区。

5、出口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引导出口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和加快品牌培育,企业直接接单、议价能力明显提高,出口产品种类也不断增加,全区出口产品涉及17大类375个品种,与上年同期相比新增208个品种,医药、机电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提高。

二、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的重大意义

(一)加快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是实现经济“保稳促调”的现实需要。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实体经济发展已开始出现严重衰退,保稳促调、转型升级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发展好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是实现保稳促调、转型升级的现实途径。一方面加快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手段。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涵盖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保持外贸增长对国民经济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逐步升级,生存型的物质需求正在向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服务需求转变,发挥好服务业引领消费、创造需求的作用,也是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加快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要求。只有通过服务业的创新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只有依靠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生产力、先进管理经营理念及高素质人才,进口工业生产所亟需的原材料、仪器设备等,才能有效改变我区传统产业格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提升本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二)加快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是我区经济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发展,我区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要看到,还存在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是:

服务业方面:

1、服务业内在增长机制虽不断完善,但面临的压力依然很大。一是工业对服务业的发展支撑力度有待增强。近年来,我区工业产值虽然保持高增幅,但总量小、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的现状并没有质的变化,发展还处于工业化中期,决定了对服务业发展支撑力不足。二是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2008年衢州市城市化率为40.99%,低于全省的城市化水平,同时2008年我市有25万左右人口净流出。城市化率低和人口集聚度不高对于加快发展我区服务业是一个大的瓶颈。三是四省边际城市建设面临更多挑战。在当前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实施我区“三中心一枢纽”规划面临东面金华(包括义乌)经济的辐射、西面江西上饶的追赶,各地构建四省边际城市的机会是均等的,谁先抢得先机谁就在经济发展特别是服务业发展中站得先机。

2、服务业呈稳步发展态势,但扩张速度相对较慢,占GDP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十一五”前三年来我区服务业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但从产业间和全省比较来看,我区的服务业扩张速度还是相对较慢,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大大低于第二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略有下降。

3、我区服务业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强,但投资方向期待调整。从投资分布情况看,服务业投资主要是集中在传统商贸服务业,而对附加值较高的物流、信息、软件、科研、社区、文化、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强度相对较弱。

外向型经济方面:

1、应对复杂多变的外贸形势的能力有待提高。我区外贸企业不仅数量少、规模小,而且出口产品多元化程度不高,应对复杂多变形势的能力不够。我区在“应时而变”、及时贯彻落实和完善配套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克难攻坚的信心和决心。从企业层面看,一部分外贸企业对全球经济和行业发展研判不够,对如何转危为机、扬长避短、尽快走出困境、走向良好发展的能力不强。

2、外贸进出口总量太小。2008年我区外贸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只占全市的7.5%9.7%,外贸依存度13.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过低仍然是我区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

这些问题和差距的存在,与区委、区政府实施“两创”总战略和“三大战略”的主基调不适应,与我区发展总体目标不协调。我们一定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加快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是推动我区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手段。与第一、第二产业相比,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等优势,大力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有利于缓解当前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尖锐矛盾。同时,加快服务业发展,也是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服务业大都兼有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在提供就业方面又具有就业门槛低、包容性强、门类广泛的优势,比农业和工业具有更大的容量,对于缓解我区就业压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从外向型经济来看,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提升区域国际化程度的重要切入点,外向型经济壮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产业、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过程。同时,发展外向型经济,也是我区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实现跨越式、特色化、高起点发展,必须立足全球,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更多企业、产品跨出国门,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寻求定位,向高垄断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环节进军,抢占行业制高点。

三、突出重点,不断推动我区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再上新台阶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业创新,富民强区”总战略,以“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为工作主线,增强发展信心,不断改革创新,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出口相结合。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为方向,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体系,推动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提速、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布局完善、比重提高,为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总体目标: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衢州专业市场城交易额力争达到75亿元;外贸进出口达到10900万美元,外贸出口达到7500万美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12.4%11.5%,合同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0万美元。

形势分析:

2009年仍将是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外部需求进一步减弱。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下降25%,我区一季度进出口总额1933万美元,同比下降12.3%

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可能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有蔓延的趋势。由于部分国家或地区信用恶化和萎缩,进出口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将进一步增大。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的不仅是实体经济和进出口贸易,而且对服务业直接和间接的冲击也是巨大的。首先,欧美金融业的重创必然影响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和对外开放。其次,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外运、旅游会展、商务租赁、广告等也将随着欧美经济萧条而受到严峻冲击。再次,金融危机直接伤及我国制造业,并通过影响制造业来间接冲击服务业发展。而且对我区来说,还造成一个非常重大的负面影响,那就是去年年末开始的柑桔滞销,导致我区农民收入的大幅度下降和购买力的降低,也会波及服务业。

在清醒地看到今年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严峻形势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今年发展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关注宏观形势,出台了强有力扶持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的政策措施,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全球配置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不会逆转,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和依赖的程度将继续加强。

三是在国际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对中低档产品的需求不会减少,甚至可能增加,以日用消费品为主的我区出口产品仍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四是我区出口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能力不断增强。在近几年严峻的形势下,我区绝大多数外贸企业经受了考验,对外贸易仍连续几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

五是服务业需求进入加速扩张阶段。2008年衢州市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明显增强,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将加速转变,对服务业形成越来越大的需求空间。同时要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我区高能耗工业机构也需要发展低能耗的服务业来稀释。

主要工作:

(一)扩需促转,实现服务业大发展。

1、科学规划布局。

要在《柯城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对接衢州市《市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和《物流业空间布局规划》,尽快启动我区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各乡镇街道也要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和区位优势,研究本地集聚区发展方向和重点,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服务业发展规划,将服务业集聚区与工业集中区发展相衔接,发挥好规划在配置资源、引领发展方面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避免无序发展、重复拆建、浪费资源。

2、发展重点产业。

抓集聚,推进专业市场建设和培育。要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促进大流通”为目标,着力推动专业市场群的建设和市场体系的培育,进一步增强市场的集聚辐射能力。衢州专业市场城今年要新开发土地面积100亩,完成重点建设项目投资额1.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1亿元;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落实仓储配送中心、废旧金属回收市场等项目;要加快已落地项目的建设,争取完成新建建材市场二期、物资调剂市场建设并开张营业。衢州专业市场城交易额力争超过75亿元,市场空置率控制在8%以内;要做大专业市场商品源基地建设,强化本地制造业与专业市场的对接;要通过宣传包装、展会等形式,拓展市场的辐射力,尤其是继续按照“协会主体、政府引导”的思路,办好第四届浙江(衢州)五金建筑装饰材料博览会;要应用信息化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改造提升专业市场,推进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要继续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扎实开展星级市场创建活动,加大引导专业市场经营户经营有品牌产品的力度,提高市场品牌商品比例。

促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调互动。一要加快推动工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结合衢州市《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衢政办发〔20093号)等政策文件,引导工业企业加快从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拓展延伸,形成现代产业链,促进制造业高端发展。同时,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后勤等非核心业务分离出来。二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依托巨化、衢州专业市场城等物流需求大户培育发展物流企业,鼓励仓储、运输等企业走联合发展道路,积极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骨干企业,加快推进物流平台建设,力争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三要积极发展信息和科技服务业。要切实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建设,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要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服务,逐步建成完善公共科技信息平台、技术交易平台,促进专利代理服务业和专利技术交易服务业发展。四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加大楼宇经济招商力度,提高楼宇入住率,充分利用柯城良好的区位优势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积极扶持、引导规模企业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加快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建设。

重优化,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一要抓好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按照城乡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科学完善商贸业态分布,有序引导购物中心、大型超市、专卖店、便利店等零售业态发展,推进商业特色街建设和培育。加大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特许经营、连锁经营、总代理、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改造传统商贸流通业。充分挖掘地方餐饮特色和文化资源,做大做强餐饮产业,倡导餐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开办早餐服务。二要发展文体卫服务产业。围绕消费结构升级,大力发展卫生保健、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服务业,满足群众的身心健康需求。充分发挥我区旅游资源丰富和特色明显的优势,做好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等产品,引导发展农家乐、渔家乐,重点做好九华体育休闲中心、航埠圣湖旅游景区、杨坞红色旅游基地、浙西民间博物馆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和宣传推介。三要发展社区服务业。围绕方便群众生活,进一步加大对社区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和引导,鼓励企业设立社区服务网点,加快形成配套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创新社区服务形式与内容,完善社区服务与管理,推动社区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推进社区信息化工作,争取在全区各社区广泛推开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四要继续抓好菜市场标准化提升改造工程。今年将完成新昌苑菜场的修建,力争启动松园菜场重建项目,为市民创造干净、整洁、有序的购物环境。五要与市贸粮局一起举办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系列活动。办好时尚购物、休闲美食、欢乐团购、家电(农资、汽车)下乡、“牵手消费爱国行”消费评价等五大板块活动,切实发挥其促进消费、丰富群众生活的作用。

谋统筹,推动农村服务业共同发展。一要继续深入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扩大农村连锁网点覆盖面,多形式发展农村商品配送中心,提高商品的统一配送率。二要加快现代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大力提升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支持衢州农贸城等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检验检测系统、安全可追溯系统、电子结算系统和产销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积极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鼓励扶持龙印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兴建配送中心、丰富配送种类、拓宽客户范围。三要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加快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加大培育和发展农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完善农资现代配送网络,减少流通环节,减轻农民负担。四要大力推进“家电下乡”工程。要加强家电下乡工作的领导,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联系协调机制和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做到农村地区家喻户晓,提高农民购买家电的积极性。要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借家电下乡名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

3、强化项目带动。

2009年我区有省服务业重点项目1个,即衢州柑桔加工贸易城,计划投资2000万元,市六大百亿(市重点)项目4个,计划投资9600万元,区重点项目初排10个(不含社会事业和旅游业),计划投资2亿元。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融资为本”的理念,坚持以项目促投入、以投入促发展,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强协调服务,促进项目尽早开工、早日竣工、高效运营。同时建立区服务业名牌推进制度,努力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落户我区,加快培育服务业重点企业。

(二)稳中求进,开创外向型经济工作新篇章。

1、在转型升级上下功夫。一要在出口产业上实行转型升级。要结合我区“三大产业板块”,积极培育以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三新”产业为代表的有利于提高外向度、有利于出口、有利于引进外资、引进人才的出口产业。要加大农业出口,利用我区现代农业具有潜在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进一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努力形成外向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引导鼓励农业合作社发展自营出口。二要在出口商品结构上实行转型升级。积极推动企业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出口新产品研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要宣传推广九州化工与外商合作经验,鼓励企业走出去,寻找有技术、有实力的外商开展合作,借力发展,实现出口产品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三要在出口市场拓展上实行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引导一批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的出口企业调整优化市场结构,积极开拓亚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化解单一市场出口风险;要利用相关支持政策,积极鼓励出口企业参展、促销,对企业参加展会和宣传给予补助,进一步提高参加展会的积极性和成效;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国际贸易,帮助外贸企业建好中英文网站;要大力贯彻和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增强我区企业出口品牌意识,建立健全“出口名牌”支持体系,鼓励企业开展各类国际标准认证和境外商标注册。

2、要在利用外资上求突破。一要将利用外资与促进我区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按照市区工业一体化发展思路,重点围绕我市“三大板块”和“三新产业”发展,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引进一批延伸配套型的产业项目,实现市、区产业互动梯度发展。二要夯实招商基础。要强化和完善项目信息库、客商投资信息库和外经贸人才库“三库”建设,进一步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和知名民营企业的对接,要加强与外资密集地区的对接,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外资转移。要充分发挥我区东港工业园和航埠工业功能区利用外资的主阵地作用,加快两个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平台的承载力、吸引力。三要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要把增资扩股、嫁接引资作为引进外资的一条重要途径来抓,鼓励现有外资企业技术改造、新上项目、衍生配套协作企业,努力实现外资求突破的目标;要鼓励全社会各界人士担当中介引荐外资,特别是发挥好区侨联招商引资的桥梁纽带的作用。四要狠抓外资项目的跟踪落实。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大项目招商快速反应机制,对在谈项目紧盯不放,力促早日签约;对签约项目要及时提供帮助,做好服务,力促早日上报审批;对已批项目要跟踪落实,确保外资早到位。

3、要在提升企业上做文章。一要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要在抓好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研究的同时,支持和帮助具体的企业进行发展战略研究。二要力促实现“三化”。一促外贸公司出口产品本地化。要积极引导并帮助远恒公司等一批有实力的外贸公司在本地建立生产基地,实现外贸公司出口产品本地化。二促委托出口本地化。对我区有些企业通过区外外贸公司出口的情况,一方面要通过生产企业牵线搭桥,动员这些外贸公司来我区设立进出口公司;另一方面,对这些生产企业要上门做好服务和引导,力促他们代理出口由外转内,实现出口本地化。三促有效进口扩大化。牢牢把握国际市场低迷、资源产品价格下降的机遇,鼓励企业积极扩大先进适用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的进口,推动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实现以进口带动出口。三要加大对企业的指导。要帮助企业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和变化趋势,努力与世界经济接轨。要继续坚持外贸工贸企业产业对接制度,加强相同领域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的联系,进一步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和对称性。上下联动层层举办外贸实务培训班,帮助企业引进和培养外贸人才。

四、加强领导,努力构建有利于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强化组织保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改变重工业轻服务业、重内贸轻外贸的观念,把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时研究解决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要强化工作考核,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及其相应的考核办法,从考核导向上把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摆上重要位置。要强化工作督查,定期召开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工作碰头会,交流发展情况,会办解决实际问题,要建立外经贸指标月月通报制度,及时掌握发展动态,加强工作指导。要建立科学、统一的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的统计体系和分析制度,加强对服务业和外经贸运行情况的统计、监测分析和预警工作。

(二)强化政策保障。一方面,要抢抓当前机遇,用足用好用活上级政策。要组织力量,对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及时把政策信息传递给企业,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类政策和扶持资金,对政策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要加强研究,及时调整和完善,切实发挥政策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创新扶持政策,灵活运用政策杠杆,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我区促进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三)强化服务保障。各乡镇街和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服务业和开放型经济工作的领导和服务,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大发展、大突破、大提高的工作氛围。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三服务”、“企情百宝箱”等活动,按照政企联动的要求,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和面临困难,真心实意、求真务实地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共同营造更加浓厚的亲商、安商、富商氛围。

 

 

关于网站 | 常见问题解答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衢州市柯城区电子政务中心建设管理 浙ICP备05002281号
建议IE5.5,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