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领导之窗 -> 讲话文论
发挥冷水资源优势 做大做强鲟鱼产业
——柯城区发展壮大鲟鱼产业的实践与思考
      访问次数:
  衢州市柯城区地处浙江省西部,与赣、闽、皖相毗邻,素有四省通衢之称,交通便利。柯城区境内冷水资源丰富,尤其是境内乌溪江上游有湖南镇水库和黄坛口水库两座高坝型水库,总库容17.6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水温适宜,为国家一级饮用水水源。近几年来,柯城区按照 “发展高起点、产业高端化”要求,充分发挥本地冷水资源优势和交通便利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鲟鱼产业作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力推进鲟鱼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进程。鲟鱼产业已经成为柯城区农业五项特色主导产业之一,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农村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柯城区鲟鱼产业现状
  鲟鱼,作为古老的软骨硬鳞鱼,其肉厚骨软,味道鲜美,药用和营养价值极高,尤其是用鲟鱼卵加工的鱼子酱,有位居世界三大珍味之一,目前国际市场每公斤价格高达2000美元,享有“黑色黄金”美称。柯城区委、区政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将特色渔业发展与促进渔(农)民致富相结合,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步伐,使鲟鱼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农户养殖鲟鱼得到更多实惠。
  1.1 规模化养殖初具雏形,产业发展态势强劲
  从2005年起,柯城区农民开始养殖鲟鱼。鲟鱼以其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强、病害少等养殖优点受到养殖户青睐。2006年底,占地145亩鲟鱼高新技术园落户柯城区花园。柯城区委、区政府因势利导,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鲟鱼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鲟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制定了鲟鱼发展的“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加快发展的思路、措施和“2213”目标。至2010年,实现年产苗种2千万尾、养殖成鱼2千吨、出口额1亿元、综合产值3亿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扶持和培育养殖基地、龙头企业,引导、鼓励农民规模化养殖,充分调动了农户养殖积极性。
  柯城区以鲟龙公司为龙头,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成立了柯城区鲟鱼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008年初,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正式授予柯城区鲟鱼养殖高新园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全区现有养殖基地1个,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年放养鲟鱼260吨。养殖小区4个,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年放养鲟鱼8吨,种苗繁育200万尾。基地直接带动38户农户养殖鲟鱼,促进农户增收300万元以上。在乡镇和村建立养殖、运销等协会,发展产地销售市场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初步形成繁育、养殖、营销一体化经营格局。近年来,吸引上海、广州、北京等地运销商前来收购鲟鱼及加工产品,市场领域不断扩大。
  1.2 加工企业成功引进,产业链进一步延长
  引进加工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打破产业发展的“瓶颈”。鲟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决定在柯城区注册新公司,启动筹备建设公司为主的加工中心和标准化养殖中心,投资6000万元,征地40亩,按照出口欧盟资质标准建设现代化鲟鱼加工厂。目标:年产鱼子酱25-30吨,鱼肉500吨,附属物300吨,出口创汇24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2.5亿元/年,力争全球加工规模第一。
  扩大养殖规模。租用产地110亩,按照省级良种场和标准化设施渔业的要求,建设现代化的鲟鱼繁育、养殖基地,放养4龄以上鲟鱼亲鱼3万尾(平均每尾价值6000元),1-3龄交给农户养殖,按照“基地+农户+标准化”的订单农业模式,将带动数千家农户养殖和发展休闲渔业,推动鲟鱼富民工程的发展。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把休闲渔业和观赏渔业作为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新的增长点来加以培育和发展,拓展渔业发展和渔民增收的空间,提高三产在渔业经济中的比重。2008年7月,以鲟鱼养殖、观赏、休闲、餐饮为主的鲟鱼“渔家乐”在柯城区石室乡响春底村正式开张营业,生意十分火爆,短短2个月营业额达60万元。鲟鱼的繁育、养殖、加工、出口、休闲“五位一体”的产业链正在形成。
  1.3 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区乡两级分别成立了鲟鱼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加快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积极包装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扶持,2008年中央支持我区淡水养殖业200万元,主要用于鲟鱼产业的孵化培育,助推我区鲟鱼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全区每年投入不少于300万元贴息贷款支持鲟鱼规模养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新建水泥养殖池达到规定标准的农户,并通过综合验收合格的,给予养殖户每平方补助60元的奖励扶持。对新建加工鲟鱼产品的企业以奖代补助10万元。同时,为养殖户提供优质种苗和免费的技术指导,每年组织两期以上的鲟鱼养殖培训班,邀请专家、技术人员讲解鲟鱼养殖的相关技术。规划、国土、信用社等相关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产业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问题
  一是鲟鱼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底子薄、养殖场(户)分散、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进程缓慢;特别是鲟鱼加工基地还在筹建之中,完整的产业链还没有真正形成,社会和经济效益还未显现。二是生产规模较小,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带动作用不明显。三是部分养殖户对鲟鱼养殖行业还比较陌生,对市场情况了解甚少,同时还认为鲟鱼养殖投资大,成本高,缺乏技术与经验,怕今后的市场风险难以化解。四是农户养殖鲟鱼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养殖小区建设投资需30—50万元以上,部分农户虽然是对养殖前景充满信心,但对资金筹集有一定的难度。五是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掌握程度不够。
  3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3.1 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着力提高产业服务水平
  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通过渔业主管部门的扎实工作,使群众树立信心,振奋精神。二是要搞好规划布局。主管部门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搞好本区的鲟鱼产业规划,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特别是要重视示范工作。三是要注意研究分析,开拓市场,搜集信息,及时向生产者反馈,做好全盘引导工作。四是要在政策、法规和技术等方面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五是要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形成由水利、规划、国土、建设、环保、工商、税务、商检、金融、保险、交通等部门组成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合力扶持企业。当前,既要积极为鲟鱼加工项目落户柯城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又要为今后鲟鱼出口所面临的集装箱冷藏车计划、出口结汇、出口补贴、出口退税等问题做好准备,为出口企业排忧解难。
  3.2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推动鲟鱼产业发展
  一是完善和规范鲟鱼养殖加工基地及其配套设施的用地、用水政策,按农业用地给予优惠,以农业用水政策收费。二是探索实施保险制度。我区的鲟鱼产业既是新兴产业,也是风险大的行业。目前企业得不到保险业的支持已成为影响做大做强的难题之一,巨额投资项目一旦遇到洪水、污染等事件,将遭灭顶之灾。应该参照国际惯例,积极推动我区水产保险试点。三是在全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中设立鲟鱼专项资金200万元,支持业主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鲟鱼引育种基地、出口加工基地等项目,提高加工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四是进一步制定扶持奖励养殖农户的具体政策。帮助企业申报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争取现代农业产业扶持项目和现代农业经营项目的支持。对不适宜建设规模养殖基地的小流量冷水资源,可以通过制定扶持奖励政策,鼓励农户分散养殖。五是加大对鲟鱼的宣传力度。让广大消费者了解鲟鱼养殖和营养等方面的知识,掌握鲟鱼的烹调方法,增强消费信心,使鲟鱼进入百姓家庭消费,增加消费量,拉动产业发展,成为衢州“三头一掌”之外的又一道特色菜——“鲟鱼宴”。
  3.3实施科教兴“鲟”战略,着力推进产业标准化建设
  一是建设鲟鱼标准化生产体系。在鲟鱼生产基地建立和推广生产日志、环境监测、饲料监控、科学用药等规章制度,逐步实现生产标准化。在龙头企业中加快采用国际、国家和行业质量标准,做到“有标可依”。二是建设质量监测体系。建立生产、加工、运输等全程质量监测网络,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测。三是建设质量认证体系。制订和完善质量认证和产品评价标准,提高我区鲟鱼在国际国内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3.4坚持产业化发展方向,着力发展鲟鱼产品的深加工
  遵循“营养、卫生、可口、方便、环保”的原则,按照“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的要求,以提高水产品加工技术、加工质量和增加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大力发展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适销对路的鲟鱼产品。同时,大力抓好龙头骨干企业,集中力量“立支柱、抓名柱”,致力于持续发展集约化、渔工技贸一体化的生产,创出名牌,形成规模经济与效益,拓展市场,逐步形成一批现代鲟鱼养殖基地、养殖协会和鲟鱼加工企业。
  3.5严格依法治理,着力抓好生态资源环境保护
  加强鲟鱼养殖企业和农户的管理,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防止冷水资源过度开发,避免企业用户为追求利润过度开发和违规开发。继续加大关闭污染企业的力度,加强畜禽养殖场管理,保护好生态环境和冷水资源。同时制定冷水资源及其旅游区居民生活、餐饮企业管理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对生活污水、垃圾、粪便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面源污染,确保冷水鱼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关于网站 | 常见问题解答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衢州市柯城区电子政务中心建设管理 浙ICP备05002281号
建议IE5.5,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