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领导之窗 -> 讲话文论
朱建华同志在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二○○八年七月十七日)
      访问次数:
同志们:
  区委全委会刚刚开过,今天我们就在这里召开二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深入分析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研究下步对策措施,抓好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刚才,大家都根据各自的职能对二季度的经济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应该说大家看成绩比较客观,分析问题比较理性、比较准,对下半年经济工作也从强化责任的角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同意前面大家的分析。下周区政府还将召开七届政府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将全面总结上半年,部署下半年工作,这里结合大家的意见,我讲两方面的内容。
  一、总体向好、增强信心、继续努力、力求保持
  对于上半年工作可以概括为:总体向好、增强信心、继续努力、力求保持。全区各级各部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认真分析问题,增强发展信心,务必加倍努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从考核指标看。这里主要是看市对6个县(市、区)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一是考核指标的位次情况。上半年全区一些指标在增长速度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从全市统一的11项统计考核指标来看:排全市第一位的有6项,这是历史上没有过的,第一次出现过的情况,6项分别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和地方财政收入;排全市第三位的有2项,分别是外贸进出口总额和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市外资金;排全市第四位的有1个指标,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排全市第五位的1项为实际利用外资;排全市第六位的1项是服务业增加值。二是考核指标的得分情况。工业11项指标共得94.65分,全市排名第一位。比第一季度高了1.97分。其中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固定资产、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外贸进出口总额和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市外资金等6个指标得满分。三是二季度与一季度的指标变化。二季度的11项指标和一季度的11项指标变化来看,11项指标总得分的位次没变,保持了六个县市区的第一位。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3项指标一、二季度都是全市第一。位次变动的指标: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从第六位前移到第一位;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从第二位升到第一位;地方财政收入从第二位上升到第一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从第五位前移到第四位;外贸进出口总额从第二位前移到第三位;实际利用外资从第三位后移到第五位;招商引资实际到位的市外资金从第一位后移到第三位。
  (二)从上半年情况看。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可以概括为“四个三”。第一,三大指标总体向好。一是经济增长创新高。工业对整个经济的贡献率首次超过服务业。三次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6.5%、58.3%、35.2%,其中工业经济对整个经济的贡献率为48.2%。二是物价涨幅有所下降。三是就业压力继续得到缓解。上半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98人,完成年度目标是49.8%;安排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235人,完成年度任务47%;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3741多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93.5%。
  第二,三次产业同步拉动。一产主要是五个特色产业的扎实推进,二产增势比较强,尤其是规模以上企业发展迅速,现代服务业稳定增长。
  第三,“三驾马车”互动增长。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居全市第一,但是仅完成全年任务的三分之一。二是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1-5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批零贸易业零售额12.1亿元,同比增长18.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2亿元,同比增长23.7%。三是对外贸易有所扩大。据海关统计,1-5月,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398万美元,同比增长70.2%,增幅位居全市第三,完成年进出口计划的48.3%。1-6月,我区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共63个,协议投资额14.14亿元,同比增长4.28%,完成年度计划的56.42%;已到位资金5.51亿元,同比增长39.49%,完成年度计划的43.97%。
  第四,三大收益继续改善。一是财政收入增速继续加快。上半年,全区累计实现财政总收入1.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5%,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0.5个百分点。二是工业经济效益良好。工业经济的总效益是上升的,但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三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766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445元,同比增长14.9%,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4.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7元,同比增长11.1%。
  回顾上半年,总体向好,看增长我们是进步的,但看总量是偏小的,但总量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发展要加速,要增强信心,继续努力,保持增长态势,保持工业经济效益总体继续上升的态势,保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继续推动GDP增长的态势,保持突破融资、土地要素保障等积极作用,还要保持招商引资齐步的良好态势,更要保持齐心协力扶工、促工、兴工、强工的态势。
  二、问题严峻、各司其职、积极行动、力求破题
  面对下半年工作,我们要认清问题的严峻,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宏观方面。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去年以来多次利率上调的累积效应推动资金成本不断上升,担保业及拆借利率上升幅度更大,金融环境的变化使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其次是自身发面。上半年成绩的取得也伴随着各种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清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支流,主流要巩固扩大发展,支流要限制缩小化解。为此,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区委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区七届政府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的精神,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明确职责,积极行动,狠抓落实,力求在七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向平台拓展求空间。平台是工业的命脉,平台要有两个概念,即眼前和将来的发展空间。我区平台拓展分别经历了两次向东,再由东向西,实行东连西进。第一次向东是老双港向东到东港的西边,第二次向东是跨乌引干渠,由东向西是指拓展航埠工业功能区。对于柯城平台拓展,区委、区政府已经向市里提出三个要求:一是柯城区工业的拓展要和市里一起向南往右拐,基础设施要共建共享。二是要有以地生财的机制。全区存量土地有5000多亩,其中只有300多亩用于抵押贷款,我区要向市里争取市开发区同样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地生财的机制,允许在东港柯城工业园再给500亩商住用地指标,拓宽融资抵押物。区国土分局也要主动破解土地要素难题,盘活存量土地。三是要搬迁驾校盘活土地。这项工作区里已经按照市里的要求启动前期工作,下步将进一步深化,争取早日搬迁驾校。开发区平台拓展以2008年时空上讲是三个1000亩,实际上三年时空来看就是三个3000亩,就是三年时间要报批3000亩、征地3000亩、配套3000亩,只是分三年操作。东港柯城工业园要按照“三个1000亩”的要求,全面完成今年1135.72亩土地的报批工作,7月下旬启动土地征用工作,做好2009年土地报批的前期工作。航埠工业功能区要做好500亩土地征用的扫尾工作,并启动2009年500亩土地报批工作。
  (二)向招商选资求成果。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不动摇,举全区之力抓招商。区招商局要发挥枢纽作用,成为服务于全区各级各部门招商的信息部和后勤部。要明确有利于带动产业的大项目招商政策,要抓紧研究和制定成立专业招商队伍方案,围绕产业,配套东港、航埠,开展产业招商。同时,也要积极探索与招商中介机构的合作招商,结合区产业发展需求,制定中介机构和社会招商奖励政策,委托中介机构开展针对性、重点性招商,进一步拓展借力招商。
  (三)向项目推进求后劲。全区78个重点建设项目还有13个项目未开工,27个重点技改项目还有9个未开工,对于这些项目要抓紧做好两件事,一是各责任主体要创造条件尽快启动,二是确实难以实施的可作调整,通过招商引资等办法保持全年计划目标不变。同时要做好明年项目谋划工作,研究政策,包装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扶持。
  (四)向要素挖掘求保障。土地要素,两个主战场要抓紧2008年土地报批工作,如期完成土地报批工作。全区要重点抓好报而未批、批而未征、供而未用等情况的协调和处理,盘活存量指标。同时,要继续加快土地整理、宅基地复垦等项目建设进度,大力推进土地开发垦造耕地工作,充分挖掘耕地后备资源。资金要素,要做以地生财文章,区金融办、国土分局要协助开发区向市里对接和协调,争取商住用地指标,做大融资抵押物。同时也要多渠道融资,发挥区金融办、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区融资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与信用联社、温州银行、工行、农行、建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系,促进银企、银园合作。要加大工改商力度,进一步发挥好土地储备中心的作用。科技要素,没有科技企业不灵、产品不俏、质量不高、效益不好。要立足中心城区的优势,加强政策引导、信息指导,激发企业主的创新活力,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人才要素,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培养、引进紧缺人才和适用型人才,着重抓好技术蓝领、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等“乡土型人才”培训。结合工业经济发展需求,输送一批干部进行专业培训,建立全区经济型人才储备库。
  (五)向服务企业求效益。面对国家趋紧的宏观政策,企业发展越来越艰难,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三服务”活动,帮助园区解决建设中遇到的资金、指标、政策和操作等方面的困难,帮助企业和项目业主解决运行中的相关问题,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坚定企业发展信心,促进政企携手克难攻坚。
  (六)向资金调动求统筹。这一要求是自我加压的要求,要强化对财政资金的统一管理、统一资源、统一调度,按照保续建、保必需、保重点的原则,周密计划,多方筹资,保障建设资金需要。
  (七)向农业发展求增收。要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提升五个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农业产业组织,启动万田至九华生态文化产业带建设,围绕沿线10个重点村做好“一村一品”文章,加快整治成果转化步伐。落实好低收入农户贷款贴息工作,完善“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和“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确保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关于网站 | 常见问题解答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衢州市柯城区电子政务中心建设管理 浙ICP备05002281号
建议IE5.5,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