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领导之窗 -> 讲话文论
朱建华同志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访问次数:
                              (二○○七年三月六日)


同志们:
  今天,区委、区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总体要求,研究部署2007年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区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努力把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刚才,区委、区政府对2006年度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今天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厉,为加快发展再立新功。等会,区委书记俞顺虎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受区委、区政府委托先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进一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产业提升、农民增收、乡村文明、村庄洁美、基层民主“五项工程”建设,促进了我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保持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去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8.91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04元,同比增长9.4%;2006年度市对我区的农业农村考核也取得较好成绩,柯城区获市委、市政府2006年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一等奖,获市政府2006年度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考核一等奖,全面完成市政府2006年农村公共安全工作责任制考核目标任务(动物防疫、植物检疫防疫、森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防治、防汛防旱)。农办、农业、林业、水利、民政等部门获得多个单项工作考核一等奖。
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主要有七个方面特点:
  (一)生态高效农业稳步发展,农业产业不断提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产业提升”工程为抓手,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主要表现为“四个提升”:一是提升柑桔、畜禽、蔬菜、水产、竹木等五个主导产业。实施柑桔品质提升工程,建立示范点20个(其中百亩以上示范点8个、五十亩以上示范点12个),示范面积达2300亩,示范点优质果率达到95.3%以上,示范点柑桔每亩产值增加1600元,桔农每亩增收1120元,石梁镇坎底、华墅乡后王坂、万田曼头山柑桔品质提升示范点在全市评比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柑桔品质提升工程受到了吕祖善省长、茅临生副省长及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同时全区无公害椪柑标准化种植推广实施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制定并通过了《柯城区鲟鱼产业发展规划》,鲟鱼产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落户我区,将建设成为集鲟鱼繁育、养殖、加工、出口、休闲为一体的产业化基地。蔬菜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新规划蔬菜基地3950亩,新增蔬菜基地3500余亩,成功建成蔬菜采摘游基地,并投入运行。蔬菜复种面积达到4.8万亩,实现产值0.89亿元,同比增长6.01%。林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新增绿化造林面积4062亩,营建雷竹、香榧等特色林业种植基地1000多亩,全年实现林业产值0.58亿元,同比增长14.55%,实现花卉苗木产值1亿元,同比增长3%。畜牧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二是提升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有机食品4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9个,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6.05万亩,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11.84亿元,同比增长18%,我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区)”,“不老神”成为衢州市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邵永丰”入选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三是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全年新增各类专业合作社132家,其中经工商注册登记33家,涌现出柴家柑桔合作社等一批带动力强、效果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华墅乡后王坂柑桔专业合作社被国家农业部评为示范性专业合作社,万田乡柯供生猪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合作社。四是提升农村新兴产业。以“农家乐”为主导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区已有7个乡镇18个村124户“农家乐”,接待游客45万多人次,营业额达1200万多元,涌现了黄土岭村、张西村等一批省级农家乐特色村,七里香溪被评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全省农家乐现场会实地考察我区农家乐工作,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华东旅交会柯城乡村欢乐节,受到省内外各界的好评。
  (二)村庄整治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一是坚持以“村庄洁美”工程为抓手,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继续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2006年共投入资金3320万元,完成40个整治村、8个示范村建设,其中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3个、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5个,七里乡黄土岭村入选“首届浙江魅力新农村”。继续开展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完成双港垃圾中转站和267个村级垃圾收集点建设,7个垃圾中转站投入运行,实现三年任务二年完成的目标。加快推进农民饮用水工程,在双港街道、万田乡、石梁镇等地新建供水管道25.7公里,解决和改善了2.53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田基本水利建设工作,投资2710万元,完成4座省千库保安工程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我区24座病险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新修农田水利工程53处。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新增农村沼气池0.96万立方米。扎实推进乡村公路联网、千里清水河道、下山异地脱贫等一系列工程,建成通村公路41.8公里,完成河道整治建设12公里,完成355户1210人农民下山脱贫。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共立项土地整理项目25个,整理总面积4.69万亩,新增耕地5462亩,获得建设用地折抵指标3933亩,同比增长651%。二是坚持以农村违法建筑整治为抓手,规范土地管理和规划建设管理。办理违法违章案件174起,拆除违法建筑125处面积1.14余万平方米。按照“一手抓市场建设,一手抓违章整治”的要求,柑桔贸易城建设顺利推进。三是坚持以“城中村改造家园”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创卫”和“创园”工作。发扬“想千方百计、说千言万语、付千辛万苦”的“三千”精神,城中村改造打破僵局,迅速突破,拆迁面积从原来的4万多平方米增加到10万多平方米,比市计划提前2个月完成工作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对28个城郊村开展以“五整治”、“六清理”为主要内容的“改造家园行动”,实施建设项目共116项,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有力促进了城郊村环境的明显改变。
  (三)农民技能培训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不断加快。按照“培训农民、提高农民、转移农民”的思路,在继续抓好适应性培训的同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的需求变化,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民技能等级培训”,把培训重点转向预备劳动力和青年农民,不断增强农民转移就业创业能力。去年全区组织农民培训289期,培训农民2.2万人(次),实现转移就业9121人。其中,新型农民技能等级培训1444人,实现转移就业1056人。全区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收入的45%,比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
  (四)农村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思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五项工程”,全区共有9164人次享受免费就学,共减免费用158.813万余元,有7807人次享受“爱心营养餐工程”,资助资金达78.07万元。抓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发展文化特色村,新创建市级文化特色村3个,沟溪乡余东村在浙江省展览馆成功举办“农民画•画三农”画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省领导的充分肯定。继续开展送文化、送电影下乡活动。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了省级体育强区的验收,万田乡、石室乡、花园街道被评为省级体育强乡镇,在全省26个欠发达地区中率先实现创建目标。扎实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出台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政策文件,落实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122万余元,设立了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共对全区10.22万名参合农民进行了免费体检,体检率达55.4%,同时为18.46万名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达79.4%。农民信箱注册用户达到1万余户,提前超额完成2008年注册农民信箱用户达到6000户的目标。农村三网建设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覆盖率已达100%。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省政府将柯城区增补为钱塘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补助对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考核验收,有力地促进了“生态建区”战略的深入实施。
  (五)各项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农村发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我区相继制定和出台了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及“乡财区管乡用”管理办法(试行)等13个配套政策文件,积极清理和化解乡镇和村级债务300多万元,加快乡镇职能转变步伐。区行政服务中心在扩大服务窗口的基础上,推行“三中心一窗口”服务模式,充实基层一线力量,加强便民服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87.9%和93.0%。建立了全市第一个区级救灾视频室,并成立全省首家面向农村困难群众的“雷锋超市”,东方慈善超市被省政府授予首届“浙江慈善奖”。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全面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被征地农民新参保1123人,其中当年被征地人员实现“即征即保”,历年被征地人员参保率提高到38.1%。巩固深化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83.73%,报销住院医疗费6940人次,门诊费报销2.61万人次。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为加快建设新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长效管理机制,扎实推进“平安柯城”建设,我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维护国家安全先进单位。
  (六)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不断夯实。建立并完善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三级联创”和“先锋工程”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切实加强。在全区农村推广 “民情沟通日”制度,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双服务”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完成78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建成257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农村党员教育平台更加完善。扎实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我区4个乡镇党委和110个村党支部被评为“五星级”党组织,花园街道被评为省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乡镇(街道),航埠村、东门村、上洋村被评为省级示范村。广大农村干部也充分体现了识大体、顾大局的意识,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积极有为,为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的落实、为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七)部门服务“三农”意识进一步增强,共建新农村的氛围不断浓厚。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创新服务“三农”的方法和途径,努力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机制正在形成。一是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增加。省、市、区三级财政(不包括村级)对“三农”的投入达到1.99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区财政投入1.38亿元,同比增长20%。二是各部门服务“三农”力度加大。农口部门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快职能转变,努力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发改、财政、教育、卫生、建设、交通、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把推进新农村建设列入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切实做到合心、合力、合拍。三是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广泛开展。开展了“双百结对、共建文明”、“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结对单位、企业为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达450余万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长期以来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处于适应性调整状态,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不大。农业标准化实施缺少有效的载体,农产品总体质量安全水平不高。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农民的组织程度化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二是部分乡村的农民主体意识还不够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近年来农民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但仍有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认识不够,存在“等、靠、要”思想。三是农民培训针对性仍需增强。目前各乡镇、街道的农民素质劳动力培训主要还停留在短期的适应性培训层面,还不能适应企业对高技能员工的需求,培训出来的初级的劳动力偏多,新型农民技能等级培训还是开始阶段,农民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少,培训针对性不强,农民在市场就业竞争力还有待加强。四是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较为薄弱。全区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村有141个,加上薄弱村发展村集体经济途径不多,制约了新农村建设,使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难以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五是农村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应给予切实关注。据调查,全区现有农村低保对象有4504人,占农村人口的2.25%,他们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大扶持力度,帮助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等实际问题,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六是农村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的问题急需解决。经过去年的整治,我区农村违法占地违章建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不仅老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还在继续发生。为此,我们要堵疏结合、依法整治、解决问题,综合执法、国土、规划等部门和有关乡镇要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在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的同时,及时纠正违法农户的违法占地行为,这是体现执政为民、是对他们利益的最大保全。各乡镇街要积极配合,村两委要主动发挥带头作用,防止新的违章行为发生,真正把群众的利益保护好、维护好。七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仍需加强。因征地纠纷、环境纠纷、权益纠纷、农村集体经济财务问题造成的上访事件依然较多,个别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农村宗族派系斗争依然存在,村务公开不规范,农民民主权利得不到充分尊重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有的村有的村多年不发展党员,没有补充新生力量。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根据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区委六届二次全会的总体部署,今年我区的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和谐城乡的要求,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五项工程”和“五大产业”,着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使我区新农村建设继续走在前列。
  今年我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工作目标:农业增加值增长6%,其中五个农业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培训农民2万人,新增转移8000人;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5个、环境整治村20个;解决和改善2.05万人的饮水困难。
  根据上述目标和要求,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壮大产业实力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做优做强特色农业主导产业。要坚持以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深入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抓好柑桔、畜禽、蔬菜、水产、竹木等五个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按照“四个一”的要求,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①柑桔产业要按照“一提二改三疏四统一”的标准的要求继续抓好柑桔品质提升工程,完成270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促进我区从柑桔大区向柑桔强区转变;②畜禽产业要加快畜禽养殖向基地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加大畜禽品种改良与引进力度,加强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积极做好衢州美丽键乳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搬迁;③蔬菜产业要加快高山蔬菜和无公害蔬菜基地标准化建设,力争全年新增无公害蔬菜基地2000亩(目前累计达1.34万亩),大棚蔬菜500亩(目前累计达4500亩);④水产养殖业要重点做好鲟鱼繁殖、养殖、加工、出口和休闲为一体的产业化基地建设,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鲟鱼基地。今年花园街道、石室乡农民计划养殖鲟鱼面积8000平方米;⑤竹木产业要深入实施“兴林富民”工程,加快中低竹林改造,建设亩超千元竹林示范点10个,提升竹木业加工水平,提高林业综合效益,扩大香榧、杨梅等果林基地建设。二是积极培育发展农村新兴产业。突出抓好以农家乐为重点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不断完善组织管理机制、产业投入机制、游客输入机制,加快发展旅游业。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要求,促进旅游业投入的多元化。积极推行“农户+合作社+服务中心+旅行社”管理营销模式,提高旅游组织化程度。大力推广黄土岭村和张西村的经验,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思路,把以农家乐为重点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培育成为柯城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着力提升2个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的品质。三是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鼓励专业大户、种养大户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采取招标承包、长期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逐步推进以规模化企业化经营来代替小规模分散经营;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力争全年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以上;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年内新发展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5个;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围绕五大农业主导产业,着力引进规模大、效益好、带动性强的农业项目和经营主体,推动农业跨越式发展。四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以构建融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高效率的农业服务体系为目标,着重抓好五个重点:(1)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建立并完善农村科技特派员、责任农技员等制度,构建农科教、产学研一体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2)积极推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3)坚持以商促农,联动发展,鼓励发展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涉农商贸企业的发展。加快推进衢州柑桔加工贸易城建设,年内完成一期工程建设。(4)整合资源,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特别是要打响“衢州椪柑”品牌。(5)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进一步发挥“农民信箱”作用。五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利用集体土地资产,搞活土地经营,走以地生财的路子,保证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合理开发运作,走开发增收的路子,激活村集体经济活力;大力发展集体服务业为主的二、三产业,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加大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等方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二)以加强村庄整治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一是加快推进村庄整治。以整乡整线推进为方向,以集镇和中心村为重点,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努力完成5个市级以上示范村,20个环境整治村建设任务。切实抓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试点工作,全面提高改水、改路、改电、改房、改厕、垃圾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村庄绿化的水平,争创省级绿化示范村4个,市级绿化示范村、森林生态示范村6个。大力推广农村沼气综合利用,加快发展户用型沼气池和规模型沼气工程,新增沼气容积1万立方米,建设一批沼气综合利用的养殖场和示范村,全面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28个“城中村改造家园”整治,建立周比、月评、年考核制度,经常性开展卫生示范户和达标户的评选活动,严格奖惩,从根本上解决“脏、乱、差”问题。适时启动“村”改“居”试点。同时,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健全完善“一事一议”制度,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引导农民群众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农村面貌。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道路交通、农民饮用水、农田水利、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继续实施农村道路联网建设工程,完成73.8公里行政村之间的联网公路建设。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方便农村群众出行。继续把农民饮用水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作为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中之重来抓,年内解决与改善航埠镇、信安街道、荷花街道2.05万人的饮用水困难。实施67个农田水利项目,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能力。继续抓好土地整理和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力争新整理土地面积3万亩。继续实施下山异地脱贫工程,启动区级脱贫小区建设,全年计划安置下山异地脱贫农户290户1000人。三是加快集镇开发建设。航埠要充分利用市、区经济强镇的政策优势,坚持外引项目与内激活力相结合,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激发鼓励群众自主创业,以产业集聚带动集镇的快速发展。石梁镇、万田乡要充分利用西区开发的大配套优势,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集镇延伸,加快开发建设进度。石室乡要加快西安仿古街开发建设,打造富有魅力的旅游乡镇,华墅乡要谋划高速公路“互通口”经济的前期工作,培育产业发展平台,加快集镇开发建设。四是逐步完善农村新社区服务体系。开展农村新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争取用一年时间,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重点要加强农村“三网”建设,鼓励和引导区乡公共服务人员和社会志愿者深入农村社区,担任社区责任医生、公共安全协管员、文化辅导员、责任农技员等,强化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职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服务建设,加强连锁超市等载体建设,构建农村现代商品流通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农村社区组建各类应急救助队和社区志愿服务队,为社区群众提供应急、便民服务。
  (三)以新型农民技能培训为重点,大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进一步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把广大农民培养成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养的时代新农民。全年组织完成农民素质培训2万人,实现培训后转移就业8000人。一是抓好新型农民技能等级培训。以今年及近五年(2001年后)的初高中毕业后未能升学的农村青年农民为重点,今年新增的力求全覆盖,并着力在培训的覆盖率、合格率、转移率、满意率上下功夫,努力把到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民培训成为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打响“柯城汽修工”品牌,全年完成技能培训2000人。二是抓好务农农民的培训。使之成为科学种田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确保完成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1500人。三是抓好困难群体就业技能培训。以下山脱贫、被征地农民等困难群体为重点,全年完成困难群体就业技能培训1000人。四是积极鼓励农民创业。大力弘扬创业文化,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创业的积极性,鼓励农民就近创业,更好地营造全社会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积极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制定实施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的政策措施。扎实做好姜家山初中、万田初中及巨化片区学校的布局调整工作,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五项工程”,力争全区85%的学校完成万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加强农村卫生医疗事业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健康促进工程”,完成三分之一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改造建设任务。深化乡镇卫生院建设,力争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达到规定建设标准,90%以上村卫生室完成规范化建设。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全面完成参合农民两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工作。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争取通过两年努力基本实现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按省政府统一规定的要求,今年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筹资水平不低于60元。以创建浙江省文化先进区为目标,扎实开展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利用村级办公场所,添置文化活动设施,办好村级农民文化活动,建设农村文化阵地,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继续推进特色文化村建设。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继续开展“双百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力争用四年时间把三分之一村建成为区级以上文明村。继续开展“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引导联村企业在资金投入、重点项目、技术人才、文化建设等各个层面,为联系村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继续开展农家乐文化大篷车演出、免费送电影下乡等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推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历年被征地农民“应保尽保”,当年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认真落实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政策。在去年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财政保障补助标准,努力提高救助和保障水平。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乡镇综治中心和农村综治站建设,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信访排查调处机制,引导群众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合理利益诉求,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做到“三个零增长”。
  (五)以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按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继续深化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着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户口性质差别。深化农村生产要素流转市场化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和办法,探索和完善宅基地有偿选位机制和收储公司运作机制,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活力。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强化基层基础工作,逐步建立便民高效的办事机制、完善乡村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健全村级组织运行保障机制,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农民发展的积极性,推进农村文明发展。二是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确保今年新农村建设财政投入要高于去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重点倾斜于农村。要切实把财政支出的重点放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就医、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文化建设上。三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机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使每年用于“三农”领域的新增贷款总量比上年有明显增加。要积极探索信贷支农的新办法,推出一些符合实际、农民急需的信贷产品,优化融资服务,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努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水平,完善合作社的合作与分配机制,增强合作社对闲散资金的吸附力,解决农业生产资金不足问题。四是建立健全农村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要从资金投入、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和责任落实等方面入手,整合村保洁员、规划监督员、水利设施管护员和道路养护员等力量,建立一支稳定的常年管理队伍。
  (六)以基层民主建设为重点,大力提升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继续实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程,以“坚强堡垒、合力两委、完善自治、和谐农村”创建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增强基层组织合力、基层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激励农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和推进“民主法治村”创建的六个工作机制建设,全面推行“一支两委两会”村级组织架构,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先锋工程”建设为载体,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力争新增1个乡镇党委和35个村党组织达到市级五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标准。以“一场所两平台”为重点,加强农村基层阵地建设,构建基层党员干部与村(居)民群众的联系沟通平台,组建一支有一定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骨干队伍。同时,要继续推行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发挥农村指导员在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中的作用。在这几方面检验村“两委”的大局意识和战斗力,就是要在发挥“双带”作用,壮大集体经济中检验,在项目落地和无障碍施工中检验,在培训转移劳动力和促进就业中检验,在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社会稳定中检验。
  三、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具体要做到“四个强化”
  (一)强化领导,提高认识。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位置不能动摇,坚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各项任务不能放松,坚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力度不能减弱。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乡镇和涉农部门主要领导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切实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都要重视、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二)强化职责,形成合力。区委办、区府办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协调、指导监督和检查考核,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沟通与协调,整合政策、资金、项目等各方面资源,提高使用效益。区纪委(监察局)要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财务的监督,规范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区委组织部要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区委宣传部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规划部门要加强村庄规划工作,发挥规划在整合资源中的作用,并重视各种规划之间的衔接,严格抓好规划实施。建设部门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涉农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切实承担起各自的建设任务。其它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出思路、提建议、当参谋、解难题,形成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三)强化服务,狠抓落实。各级领导要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有步骤、有重点地思考和解决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对群众创造的符合农村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要求的新机制、新办法,要适时总结和推广,保护好农民群众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适应新形势,将工作重心转到以效益和市场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狠抓科技、信息、流通和产后服务,学会用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的方法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用政策、法规的手段来规范市场行为,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紧紧围绕“培育新农民、弘扬新风尚、建设和谐新农村”这一目标,在全区农村开展以“六进村”(形势政策进村、文明礼仪进村、文体活动进村、清洁卫生进村、惠农服务进村、和谐文化进村)、“六结合”(主题教育活动与学习型村镇创建活动相结合、与乡村文明工程相结合、与“五下乡”活动相结合、与乡村洁美工程相结合、与农民素质工程相结合、与促进农村和谐相结合)为重要内容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动员更多的人支持新农村建设。要多报道新农村建设的好典型、好经验,多报道农村的新风貌、新气象,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同志们,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意义深远。我们要咬定目标不放松,抓住重点求突破,转变作风抓落实,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柯城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关于网站 | 常见问题解答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衢州市柯城区电子政务中心建设管理 浙ICP备05002281号
建议IE5.5,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