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领导之窗 -> 讲话文论
施维达同志在全区万名农民素质工程推进会上的讲话(摘要)
      访问次数:
                              (二○○六年四月二十七日)   一、前一阶段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5年以来,我区按照省、市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的统一部署,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切实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加快了农民非农转移,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2005年全区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经费210余万元,共组织农民培训274期,培训农民24461人(次),其中:转移就业培训153期,9835人;农业技术培训121期,14626人。发放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及结业证书9425本,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212人。今年一季度,全区共投入培训经费40多万元,培训农民4125人,转移就业3107人。回顾前一阶段我区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四个“明显提高”:   (一)拓展培训项目,农民就业能力明显提高。去年以来,我区按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实施品牌战略的要求,继续在打造“三保一技(保姆、保安、保绿和缝纫工)”的劳务品牌基础上,根据本地劳动力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因地制宜设置一些培训项目,拓展农民择业范围,农民转移就业能力明显提高。一是围绕青年农民外出劳务需求,全面启动农村青年劳动力培训,以初中、高中毕业而未继续就业青年农民为主,开展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量大的工种培训,重点开展汽修工、养护工等项目培训,时间三个月以上,着力打造柯城技工劳务品牌。今年1—3月份,全区共举办青年农民素质培训8期,共336人,其中服装设计2期,62人;厨师1期,42人;汽修工1期,30人;车工1期,22人;中级保姆3期,182人。服装设计、车工、保姆培训结束后86%以上农民就业,工资都在千元以上,得到青年农民广泛欢迎;二是围绕“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开展家政、礼仪、普通话、导游知识等一系列培训。先后组织农民培训21期,1000多人;三是围绕农民培训创业需求,开展面点、厨师培训,全区先后组织培训11期,752人,已有152人在外就业创业,其中有48名农民在市区、中心镇开起了夫妻店,月纯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四是围绕户用沼气工程推广,开展沼气生产工培训。先后组织了5期,113人;四是围绕本地企业用工需求,举办驾驶员、农产品加工、电工等特种职业人员培训,受训人数2141人。   (二)创新培训方式,基地培训效益明显提高。去年以来,我区把农民培训基地建设作为深化农民素质培训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农民培训基地化,基地培训占总培训人数的84.2%以上,培训效益明显提高。按照方便农民、相对集中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职技校闲置培训能力,乡镇、街道和学校的闲置教室,创办专业化的农民培训基地。全区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建立了市级基地2个(石梁镇坎底综合农民素质培训基地、珍维学校保姆培训基地),区级基地4个(交通中专汽修工培训基地、七里乡农家乐培训基地、柯山职校保绿工培训基地、姜家山武术学校保安培训基地),乡(镇)级基地13个,每个基地建设达到“四个一”要求,即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一套相关设备设施,一个实际操作培训的场所和一条稳定的转移就业渠道。在基地培训模式上,我区积极创新培训方式,探索多种培训机制。一是实行集中培训。基地在广泛开展农民培训意愿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把各乡镇、街道农民集中到基地实行统一培训。如今年3月份,由区农办牵头,各乡镇、街道选送30名农民集中到交通中专汽修工培训基地统一培训,培训时间三个月,培训结束后将推荐到杭州、宁波等地就业;二是实行流动培训。为方便农民就近培训,基地搬着教学设备和带着老师,在乡镇和农民家门口开展培训和送岗位上门,这样既提高了基地培训设备的利用率,又提高了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如双港街道把缝纫工培训设备拉到中心村沙湾村,方便农民就近培训,实行流动培训的模式,并与来料加工相结合,农民一方面学到了技术,另一方面又能赚到一天10元钱来料加工费,农民参与培训积极性高涨;三是实行分段培训。采取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开培训的形式,理论课放在各乡镇街、行政村上,实践课统一放在基地上,取得了较好培训效果。   (三)提供就业服务,农民培训就业率明显提高。去年以来,我区把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与就业需求、“订单”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加大本地转移和异地输出力度,积极为农民提供就业优质服务,加快促进了农民转产转业和增收致富,农民培训就业率明显提高。一方面是积极为农民搭建就业平台。春节期间,我区以开展送岗位、送温暖、送服务活动为载体,为农民搭建农民就业平台,发挥乡镇、街道劳保所的作用,在各村建立就业信息指导员制度,为农民及时提供培训就业信息。今年正月十六,我区在航埠镇开展了“4000劳务岗位”下乡活动,联系了28家市内企业在航埠劳务市场设摊,当场有近千人签订了就业意向。另一方面各乡镇街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本地企业招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开工等,积极开展了促进本地转移的培训工作。围绕公益性岗位开发,将培训后的城郊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安置在公共保洁、保绿等岗位上,有针对性地解决困难就业人员。如根据城中村改造步伐推进,在荷花街道大南门村开展被征地人员培训,53个人经培训后全部实现就业。围绕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开展松散性的手工劳动技能培训,简单来料加工、柑桔加工等,采取家庭劳动形式,实现灵活就业。如九华乡组织来料加工技术培训班,参加过培训人员从事来料加工。据统计,去年一年,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都在2500元以上。   (四)强化综合协调,农民培训力度明显提高。一是加大组织建设力度。区委区政府对万名农民素质工程高度重视,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对实施整个“素质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重点、政策措施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区万名农民素质工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会议,检查督促,交流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协作,形成了区、乡镇街、村分工抓落实的工作合力。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区财政在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专门安排了140万元(其中20万元就业经费)农民培训专项资金,各乡镇、街道也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民培训,有力地保障了我区万名农民素质工程深入开展,同时也积极带动了部分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开办农民培训学校或参与农民培训。三是加大培训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宣传单等形式,使培训政策家喻户晓。另外,还建立健全了月报、信息上报制度,定期刊发《柯城农村工作》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专刊,为全区万名农民素质工程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万名农民素质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艰巨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就业信息不对称、不畅通、不健全,企业招不到工,农民找不到工作,这一对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本地企业用工难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目前,全区缺本地用工3000多人。二是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没有根据不同培训对象、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实行分类培训,因材施教,培训的针对性不强。三是培训的优惠政策没有根据不同的培训项目实行区别对待,培训的资源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四具有柯城特色的劳动力品牌还没有完全形成,培训层次尚待提高。目前各乡镇、街道的农村素质劳动力培训主要还停留在短期的适应性培训层面,还不能适应企业对高技能员工的需求,培训出来的初级的劳动力偏多,农民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少,在市场就业竞争力还有待加强。这些问题和困难要引起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   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是我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增强农民就业竞争力,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必然要求,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区农村劳动力有13.2万名,除去在外务工的6.6万人,全区尚有约6万多名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   今年,我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导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按照省、市关于“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的有关要求和部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分类培训,提高农民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为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力保障。全年计划完成2万人次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任务,转移就业0.9万人。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的目标任务,下一步着重要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抓培训分类化,着力提高培训实效。要根据农村劳动力的年龄、文化水平以及接受能力,设置相应的培训项目,实行因材施教、分类培训,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展不同的培训,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着力提高培训针对性。今年重点要抓好六类培训。一是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把初高中毕业未升学的农村青年作为技能培训的重中之重,对青年农民和后备劳动力(30岁以下的初高中应历届毕业生)开展的技能等级培训,选择技术含量高、就业后待遇好的工种和专业,把他们集中到基地统一培训,时间一般要3个月以上,做到当年新增加农村劳动力(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未升学的)技能培训全覆盖,并逐步安排近几年的历届毕业生参加培训。二是职业技能基础培训。对30岁以上的农民,凡是要求脱离种养业从事二三产业的30岁以上的农民,要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培训目标一般要求能胜任生产线上某一岗位的简单操作,时间一般15天。三是农村专业大户和经纪人培训。对农村专业大户,采取集中培训方式,由培训学校或基地承担,聘请科研机构或者大专院校的专家上课。对农村经纪人,重点开展法律和经纪业务培训。四是农业技术培训。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农业结构调整方向,根据农时季节,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五是文化知识培训。对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文化知识培训,以乡镇组织为主,内容包括文化、法律、家政、礼仪、保健等方面。六是在岗农民工培训。要鼓励用工企业对在岗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特别是等级证书培训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鼓励农民工自费参加提高培训。   二抓培训市场化,着力提高培训资源使用率。农民培训是否有生命力,能否持久开展下去,培训运作市场化是关键。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资助、学校减让、农民分担”的多元投入机制,调整培训资金补助政策,把扶持的重点放在新增劳动力和扶贫型培训上。要打破扶持政策上的平均主义,区别不同的培训项目和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扶持政策。对操作工培训,继续实行每人150元的补助标准,超过15天的可酌情增加;职业技能等级培训,采取农民自己出一点,政府补一点,培训机构让一点的办法,具体到工种可略有不同;文化素质培训,一般由乡镇、街道组织,办得确有特色的,也可以酌情给予补助;下山脱贫农民、低保对象和失土农民的培训,全部由政府承担。要进一步完善培训券运行方式,创新培训经费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培训券的激励作用,积极推行“政府购买培训、学校提供培训、农民自主选择培训”社会化培训机制,促进培训机构间的竞争,推进培训产业化进程,推动培训与市场接轨、与企业联动、与学校合作。要积极鼓励各种形式的联合、联体、联利培训模式,整合市、区两级职技校场地、设施和师资等优势,参与农民培训。鼓励各类民办学校、劳务中介组织和各类行业协会举办培训班,参与农民培训。要鼓励用工企业与培训机构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定期培训、委托培训、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等形式参与农民培训,由培训机构提供场地、师资和教学设备,用工企业出资金和实习基地,边培训边招工。   三抓就业多元化,着力提高培训就业率。开展农民素质培训,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使农民能够“转移就业、稳定就业、提升就业”。为此,我们必须把加强对受训农民的转移就业服务、促进农民稳定转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训前要做好市场调查,培训后要跟上配套服务,推动农民加速转移、稳定转移。一是要畅通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渠道。要大力延伸政府就业服务网络,扩大政府就业服务范围,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乡镇就业管理和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为重点,建立村级就业信息联络员制度,培训就业信息做到“一人一卡,一村一档”,逐步构筑起联通城乡、规范运作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要定期举办本地用工招聘会和劳务输出供需见面会,开展好送岗位下乡活动,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充分利用《今日柯城》、农技110等媒体,及时准确地发布劳务供求信息。二是要大力引导农民本地转移就业。各乡镇、街道,区人劳、经贸等部门要开展全区农民就业需求、全区企业招工用工需求大调查,摸清本地企业需要的工种以及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等情况,通过多种渠道向农民宣传,使广大农民充分掌握本地用工的有关信息,并有针对性开展培训,促进农民本地就业。同时,要引导本地企业转变观念,积极开展务工农民岗位培训,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三是要积极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的务工环境。要加快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消除农民转移就业的制度性和非制度性壁垒,加强转移就业农民跟踪服务,通过定期回访、发放联系卡、开通服务电话等方式,为其提供就业指导、劳务争议、法律援助等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四抓劳务品牌化,着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品牌产品与一般产品的区别不仅在于它的质量好、知名度高,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获得超额利润。同样,高素质的品牌劳动力也能够带来更大的收入效应。我们要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需要,面向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农民,培养大批掌握新技术、能操作最新的机床、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品牌劳动力。要在打造保姆、保安、保绿和缝纫工品牌的基础上,瞄准对岗位技能要求较高的特殊工种开展战略型培训,针对农民的创业致富愿望开展旨在增强农民创业能力的创业型培训。要根据本地工业化、区域特色经济、就业市场的要求,着力开展汽修工、养护工、烹饪等一批推进就业的培训项目,加快我区劳动力品牌的培育。要进一步加大品牌劳务的宣传力度。通过对品牌劳务的品牌包装、品牌宣传、品牌推介和品牌维护,着力提升柯城劳务品牌的对外形象。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   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是新时期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力抓手。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健全体系,切实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抓出特色、抓出成效。   (一)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农民培训工作是“三农”工作的基石。只有农民的素质提高了,“三农”的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深化对农民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负责抓、综合部门具体抓、职能部门分头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要切实抓紧抓好培训的宣传发动工作,进一步拓宽培训信息的传播渠道、健全培训信息的传递机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多元化媒体平台,尤其是利用好农民信箱,扩大培训宣传。发挥基层联络员、农村工作指导员联村、联户、联企业的优势,及时、准确、广泛、深入地宣传培训政策、传递培训信息、统计培训成果,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相关政策,知晓当地的培训工种、培训费用、培训时间和培训地点等情况,确保培训政策公开透明、培训信息家喻户晓。   (二)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乡镇的事情。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形成农民培训工作的综合合力。乡镇、街道一级是培训工作的基础,要着力在宣传发动、组织引导、信息沟通上发挥作用。农办要加强对面上工作的指导,做好调查研究、计划制订、经验交流、督查考核和综合协调等工作。农业局要把农业劳动力资源普查清楚,准确掌握农业富余劳动力的供给情况;人事劳动局要通过逐个行业的调查摸底,把岗位需求和岗位技术要求提出来,指导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教体局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切实组织好新增劳动力培训,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社会团体也要立足自身职能、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相关工作。   (三)加大投入,规范管理。今年,区财政继续加大农民素质培训经费投入,各乡镇、街道也要配套相应培训经费,专项用于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就业转移工作,要建立健全农民培训资金的综合利用机制,整合各部门、各工程安排用于农民培训的资金,统筹使用培训经费,发挥资金的协同效应,提高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要实行培训资金专账管理,确保培训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要通过督促检查、责任考核和必要的奖惩,强化对农民素质培训质量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考核。要对实施素质工程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年终予以表彰奖励。

 

 

关于网站 | 常见问题解答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衢州市柯城区电子政务中心建设管理 浙ICP备05002281号
建议IE5.5,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