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领导之窗 -> 讲话文论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全力推进柯城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访问次数:
                              ——在区六届政府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二○○六年一月九日)


 


同志们:


  这次区政府全体(扩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市五届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和区委五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2005年政府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2006年政府工作。下面,根据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的意见,我讲三方面的问题:


 


  一、在宏观调控中奋进的2005年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既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在宏观调控中知难而进、务实奋进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深入实施工业立区、商贸兴区、生态建区,集中精力谋发展,全力以赴抓落实,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稳定。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9亿元(按原统计口径,下同),同比增长13.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亿元,同比增长1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5亿元,同比增长22.8%;完成财政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17.7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17.75%;农民现金收入5157元,同比增长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166元,同比增长6%。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培育特色产业,区域经济竞争力有了新提升。坚持把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作为优化结构、提升竞争力的着力点,贯穿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工业38条”,工业经济保持强劲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5.85亿元,同比增长24.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27亿元,同比增长51.23%;预计五个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8.2亿元,同比增长51%,占全区规模产值的82%;新增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两家,实现零的突破。千方百计加快工业平台建设,全年工业园区新开发面积1300多亩,基础设施投入1.4亿元。加大工业技改投入力度,全社会技改投入项目完成投资总额5.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6%。围绕绿色特色农业,大力培育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新增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3万亩,农村专业合作社4家。进一步壮大柑桔、畜禽、蔬菜、水产、花卉、竹木等农业主导产业,争创全国无公害柑桔基地,推广实施技改面积5万亩。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防疫,畜牧业持续增长。积极开展国家级景观苗木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安排农业贴息贷款1800多万元,新增农业龙头企业区级12家、市级3家,列入市政府2005年重点培育的8家龙头企业产值和交易额增长较快。农民信箱工程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贯彻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服务业比较优势逐步显现。着手制定《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壮大商贸、物流、旅游、餐饮、房地产等优势服务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9%。扩大对外贸易,预计全区完成出口总额1800万美元,国际市场得到拓展,新开拓了13个国家和地区。衢州专业市场城初具规模,开发面积1.05平方公里,引进7家专业市场落户,启动衢州农产品物流中心前期准备工作;配合全市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旅游产业较快发展,接待游客23.92万人次,实现总收入2.74亿元,比上年增长33%。“农家乐”特色休闲旅游业初显成效,接待游客6.5万多人次,先后受到周国富、茅临生、陈加元等省领导的肯定。积极发展楼宇经济,培育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二)强化项目推进力度,发展后劲得到新增强。受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从紧环境的影响,去年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大幅下滑的严峻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投资增长是发展的第一要务,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是投资增长的第一要务,按照“咬定目标、自求平衡、不拖后腿、确保完成”的要求,出台《柯城区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加强与上级部门、与企业、与项目的对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难中推进。一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把项目推进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和“一把手”工程。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联系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审定协调服务、每月项目推进例会、项目推进督查等制度,按照“在建项目抓进度、报批项目抓落地、后备项目抓前期”的要求,积极做好项目的实施、报批和储备。开展“项目推进会战月”活动等措施,对难点问题逐个突破,57项重点建设项目、20项重点技改项目、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和14个生态项目顺利推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同期比较从上半年的-53%增长到年末的22.8%,在克难攻坚中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增长目标。二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四次组团赴杭州、宁波、金华、温州、台州等重点协作地区对接。举办柯城区建区20周年经贸活动暨投资环境推介会,70多位省内外客商应邀参会,签约项目20项,引进区外资金5.01亿元。扎实推进山海协作工作。积极开展产业招商、“零增地”招商,研究完善招商激励办法,实施项目审定协调制度,审定项目27个,严把项目质量关,提高项目实效。全区新引进各类项目203个,协议投资总额12.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亿元。三是切实抓好要素保障。一方面,把有限的土地、资金等要素和资源向重大项目、优势项目倾斜。另一方面,努力解决土地、资金紧缺的突出矛盾。通过经济形势分析会、项目融资信息发布会等形式,加强政企协作、银企对接,着力缓解“银行贷款难、企业难贷款”问题。全年共促成银企合作签约项目10个,协议资金6930万元。积极做好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增资扩股工作,通过市场化运作,使我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由560万元扩展到1260万元,担保能力从2800万元扩展到6300万元。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通过省级论证,为我区合理利用低坡丘陵、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打下基础。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0个,新增耕地838亩,获建设用地折抵指标603亩。盘活建设用地指标464亩,土地供应率86.84%,保障了全区重点项目用地指标的需求。


  (三)强化统筹互动发展,城乡一体化取得新成效。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互动发展。配合开展“五城联创”活动。顺利通过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验收和省灭蚊灭蝇双达标考核,区政府被评为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先进单位,成功取得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入场券。完成社区“四化”三期工程。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十村示范百村整治”、乡村康庄工程、百库保安、千万农民饮用水、下山异地脱贫、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一批实事工程,全面完成了42个示范村、整治村建设,培育了石梁坎底村等一批环境优美村。改善11800余名农民饮用水条件,“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获全市考核一等奖。在全市率先实现通村公路“双百”建设目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石梁、花园等7个乡镇垃圾中转站以及146个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已全部投入使用,并在农村开展“环境整治月”活动。加快农村集镇规划建设。根据《柯城区村庄布点规划》和《柯城区城乡一体化规划》的要求,完成航埠、石梁等8个乡镇总体规划和158个新村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着手修编《衢州市柯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完成柯城、汪村等8个城郊乡(街)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工作。加快农民素质提升。按照“培训农民、提升农民、转移农民”的要求,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组织培训农民24461人次,新增有组织劳务输出9212人。农民下山脱贫1250人。


  较好完成省、市重点工程征迁任务,共征用土地4000多亩,拆迁房屋面积2万多平方米。浙赣铁路市区取直工程征迁、衢化路南段拓宽工程、塔底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完成。衢常铁路工程、苦狮线改建工程进展顺利,黄衢南高速公路工程,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整个工程征迁任务。新增电力塔基220座。城中村改造中涉及的东门、北门、大南门、落马桥村,完成81%农户拆迁协议签订,北门新村公寓建设完成主体工程。


  (四)强化协调持续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力地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着力推进科技创新。新增培育和认定省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各1家,市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家。完善“科技网上市场”建设,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着力争创教育强区。在全区上下多年的努力下,2005年加大创强工作力度,顺利通过了省级教育强区评估验收。基本理顺市区教育管理体制,市区学校平稳移交过渡。区域教育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着力推进卫生工作。制定《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城南医院更名为柯城区人民医院,并通过了省级“二级乙等”医院的评估验收。着力推进各项事业。顺利通过第三轮“省级双拥模范城”考核验收,为第二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夯实基础。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成功举办了机关运动会、农民运动会。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全市前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9‰,失管多年的沟溪乡碗窑村计生、殡葬改革工作首次纳入正常管理。成功举办建区20周年系列活动,达到了“展示建设成就、弘扬柯城文化、推介柯城风光、鼓舞全区人民”的成效。启动人武部营院建设,民兵防空团顺利组建。推进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新增省级生态示范镇1个、市级生态示范乡2个,市级生态示范村4个。成功举办了“生态衢州、桔乡柯城”上海推介会,达成项目投资1.35亿元。积极配合省审计组对我区开展县(市、区)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以审计整改工作为载体,推动政府工作。着手“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发挥法制参谋助手作用,为政府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统计、民宗、外事、侨台、档案、文物、残联、老龄、工青妇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五)强化“平安柯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迈出新步伐。扎实推进“平安柯城”建设,在全省“平安浙江”统计调查中,我区群众安全满意率为99.33%。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坚持打防结合,完善防控巡逻机制和群防群控工作网络,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警体系,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监控和公共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认真贯彻《国务院信访条例》和《浙江省信访事项终结办法》、《浙江省信访听证办法》,强化领导包案机制,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处理率达96%。实施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完成5个乡镇连锁超市和119家放心店建设,“千镇连锁超市”被商务部列入“万村千乡”市场试点工程区(市区)。建立健全防止拖欠农民工资的长效工作机制,清欠比例达100%。农村违法占地建房专项整治工作在广泛调查摸底、全面宣传发动的同时,制定了政策处理意见和工作实施意见,为开展由点到面的整治工作做好准备。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工作。低保六项制度得到民政部的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建立了敬老院“六挂钩”社会联动制度,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87.2%,仍居全市首位,被评为全省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先进集体。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等各项制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抗风险支付能力达95个月,居全省前列。全面启动城乡困难人员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出台了《柯城区城乡困难人员医疗救助暂行办法(试行)》。开展新一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较好进展,新增就业岗位1550个。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新一轮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顺利推进,乡镇(街道)建制数由2镇11乡5街道调整为2镇8乡7街道,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全面启动。适应城市管理的需要,调整了社区规模,全区36个社区调整为25个社区。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加强。


  以上工作成效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关心和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开拓创新、务实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为柯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


  在宏观调控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必须把握平稳较快发展的主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科学发展,而科学发展的实质是平稳较快发展。一年来,我们坚持从我区经济量不大、质不高的实际出发,把宏观调控作为重要机遇和倒逼机制,按照“优农、强工、兴商”的总体要求,推动产业结构在调整中提升,在提升中营造特色;贯彻“有保有压”的原则,实行工业带动、投资拉动、开放推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坚决控制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有效抑制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支持有市场、有质量、有效益的企业和产品加快发展,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要素紧缺中推动经济加快发展,必须保持抢抓机遇、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越是宏观调控,越要抢抓机遇,否则会丧失机遇;越是要素趋紧,越要奋发有为,否则会不进则退。抢抓机遇和奋发有为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求实务实抓落实。一是咬定目标抓落实。随着要素制约矛盾的进一步显现,我们仍然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四个不变”(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增长、GDP增长、财政收入增长、招商引资增长),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二是强化考核抓落实。面对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大幅下滑的严峻局面,我们从完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入手,实行倒扣分和奖励分的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奖励力度,进一步强化了工作责任的落实。三是破解难题抓落实。发展速度、工作进度取决于破解难题抓落实的力度。面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直面困难不绕道,直面矛盾不回避,只要是有利于加快发展,只要有利于维护群众利益,只要我们工作方法得当,我们就能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四是合力督查抓落实。特别是自全省、全市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之后,我们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重点项目、重点技改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工作,各级各部门领导带头督查,各有关部门全力抓督查,使各项工作得到较好的落实。


  在矛盾压力中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必须保护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践证明,越是矛盾压力大,越要保持清醒,统筹协调,兼顾各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一年来,我们坚持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于政府各项工作的始终,从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结合政府系统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大力推进为民办实事工作的长效化、机制化。围绕基层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三服务”和“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为企业、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完善区政府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挂钩联系制度,使政府决策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代表、委员满意率达到99.4%。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做大总量、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很艰巨。经济总量偏小,运行质量不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强。工业经济招商平台不足,结构性、素质性矛盾突出,企业创新能力较弱。发展城郊型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的任务很重,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弱,农民增收难度较大。二是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财政增收形势仍然严峻,建立公共财政的任务不断加重。三是社会稳定压力加大。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加快,就业需求不断增加,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暴露出来,部分城乡居民生活还很困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政府职能转变和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运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有些干部的敬业精神和工作作风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是今后政府工作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在认清形势中明确2006年发展总体目标和要求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加快推进“两大目标”的落实年,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宏观调控、推进柯城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


  从机遇看,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恢复和增长期,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转移加快,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效应继续释放,经济仍然处于新一轮发展的上升期。国家“双稳健”政策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更加注重区别对待和分类指导,更加鼓励有效投资、外贸增长和消费扩大,产业结构、消费结构都会处于较快升级的时期;省委、省政府把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作为统筹区域发展的核心来抓,即将出台《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加大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对“两大目标”、“三大战略”、“四项任务”、“五城联创”、“六大百亿”和发展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等都作出了重大决策和具体部署,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加速,要求柯城区发挥“两主一基石”的作用,这些都需要我们要在认清有利形势和有利因素中抢抓机遇、乘势而为、加快发展。从挑战看,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宏观调控的“双闸门”效应仍将显现,由此带来资金、土地等要素的持续制约难以避免;一些生产资料价格,如油价等仍将高位徘徊和上扬,由此带来部分企业成本上升、效益下滑局面一时难以避免;市区城市化推进中面临征地、拆迁等工作体制的改革完善,由此带来在享受城市化推进的成果的同时,又会凸现各种社会矛盾难以避免。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坚定发展信心,又要保持清醒头脑,把握机遇大于挑战的总趋向,趋利避害,难中求进。从人均GDP看,全市总体上已从工业化初期迈入工业化中期。这个阶段的特征表现为,经济发展进入以培育特色产业为重点的产业提升期,体制改革进入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克难攻坚期,开放招商进入以产业配套和政府服务为重点的特色竞争期,社会发展进入以利益调整为重点的矛盾多发期。从我区自身看,经过“十五”时期的持续快速发展,在积累了新的发展基础的同时,一些结构性和素质性的矛盾逐渐显现。一方面,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较低,规模企业偏少,税源经济不稳;另一方面,资源要素制约,城乡差距明显,农民增收较难,稳定压力增大,平稳较快发展面临阶段性挑战。“十一五”时期柯城的经济发展处于量质并举,在扩大总量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的关键期;柯城的城乡发展处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融合的推进期;柯城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增长方式转变、社会结构转型的矛盾凸现期。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把握特定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各方力量,集中各方智慧,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集中精力谋发展,破解难题抓经济,全力以赴抓落实,守土有责促稳定,保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为此,提出2006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八八战略”,按照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市五届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和区委五届十二次全会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两大目标”,深入贯彻市委“三大战略”,加快“五大柯城”建设,扎实推进工业立区、商贸兴区和生态建区,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强化行政效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为“十一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区委五届十二次全会建议,今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调控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3%。


  在具体工作中,要按照区委提出的“跨越发展、克难攻坚、务实创新、促进和谐”的总体要求,重点把握好五个方面:


  第一,必须着眼于又快又好,坚持科学发展。速度慢和质量差都不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我区经济量不大和质不高的矛盾同时存在。量是结构调整的基础,质是产业升级的必然。发展我区经济要量质并举,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需要工贸并举。既要改造传统产业,又要壮大主导产业,还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工业经济既要激活做大存量,又要引进优质增量,更多“筑巢引凤”,力促投资、消费、外贸的有效增长,在实现“两大目标”的进程中发挥“两主一基石”的作用。


  第二,必须着眼于再创优势,坚持特色发展。我区作为中心城区有许多独特的优势,正因为区位居中、交通便捷,可以借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贸流等多重优势,这些优势,就是特色优势。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资源必须突出重点,集中配置到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产品上去。要坚持把特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扬特色优势,求特色竞争,创特色发展。


  第三,必须着眼于城乡协调,坚持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战略性的长期任务。一体化发展不是一样化的平衡发展,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还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总体趋向。为缩小差距、促进融合,要加强统筹,突出城郊乡镇的建设和发展,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四,必须着眼于关注民生,坚持和谐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迫切问题入手,关心群众生产和生活、关心弱势群体,更加重视社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各种利益的协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努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


  第五,必须着眼于求实创新,坚持务实发展。必须把创新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始终,努力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发展思路,用新的思维来分析我们面临的形势,用新的办法来解决我们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推动各项工作打开新局面。必须把务实求实抓落实作为抓发展的根本举措,大扬务实之风,大长实干之气,在强化责任中狠抓落实,在破解难题中加快发展,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确保各项目标任务一项一项分解,一步一步推进,一件一件落实。


 


  三、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扎实做好全年政府工作 


  新的一年,要实现新的目标,各级各部门要突出重点,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扩量提质、特色发展为主线,致力于提升竞争力,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推动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着眼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坚持主攻工业,力求工业经济新突破。近几年来,由于我们深入实施“工业立区”战略,工业经济对全区整个经济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要乘势而上,继续在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上谋求新突破。今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是:确保工业增加值增长18%;规模工业产值增长25%。一要着力推进工业平台建设。全年力争新开发园区面积1000亩,基础设施投入1亿元, 园区招商到位资金3.5亿元。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善园区规划,集中财力,整合资源,全力推进工业平台的扩容配套提升。按照“适度负债、自求平衡”的思路,积极探索园区多渠道投入的新路子,加快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路网、管网、电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园区综合功能。进一步明确四个工业功能区产业发展布局,推进产业集聚集群。要切实提高园区开发集中度、单位面积投资强度、项目投入产出比,推进园区尽快形成规模、形成特色、发挥更大效益。二要着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要狠抓“工业38条”政策的落实,在全社会营造合力扶工的氛围。扶持一批千万元以上企业做大做强,研究制订主导产业的发展规划,使主导产业的龙头作用更为明显。加强主导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培育,努力形成关联度强、优势明显的产业配套环境和产业集群。启动实施“135”计划,力争到2007年实现产值超亿元企业10家、超5000万元企业30家、超1000万元企业50家。其中,今年实现产值超亿元企业2家、超5000万元企业3家、超1000万元企业6家。三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着重抓好一批税源型、科技型和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扶持,进一步在要素和政策上给予倾斜,并提供更为有效服务,使这些企业能够健康成长,并成为我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四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更加重视科技对提升传统产业的作用,全年投入技改资金6.7亿元,重点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28个。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主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把推动自主创新和实施品牌战略相结合,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努力形成品牌经济。积极引导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争取新增市级以上新产品5个,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占比和贡献率。五要开展节能节耗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资源保障与节约利用并举,在节约中求发展。要研究争取工业领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设备和技术,推动我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方式转变。六要提高外向型经济总量。积极培育发展壮大出口主体,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建立利用外资项目协调机制,加大利用外资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推动农业经济新提高。把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作为提升农业经济竞争力的主抓手,发挥区位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高效生态农业比重。按照柑桔、畜禽、蔬菜、水产、花卉竹木五个特色农业产业规划,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布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优势农产品产业群,推进产业发展基地化、特色种养规模化,提升农业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和发展产业链长、联结基地程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农产品外贸出口企业及现代设施农业。落实好各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政策,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市场营销能力、加工转化能力和产业带动能力。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重视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切实做好木材交易市场等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快农产品流通,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继续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经营机制,着力形成“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的组织体系和经营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力争主导产业50%以上的农户参加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着力发展服务经济,培育经济增长新亮点。深入实施“商贸兴区”战略,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明年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一是提升传统服务业。坚持三产发展与二产、一产相结合、互联动,制订和实施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相关政策。推动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提升,加快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并注重引进优势新型商业。加快专业市场建设,争取启动百家塘商业配送中心建设,做好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选址方案批准后迅速启动建设工程。二是培育新兴服务业。深化社区服务业的内涵,做深社区家政、社区便民利民、社区中介等社区服务业。探索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业态,重视金融保险、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三是稳步推进建筑和房地产业。这个产业是我区税收的重要来源,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稳步发展。要加强建筑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和监测,鼓励企业提升整体实力,加快城郊休闲生态居住区建设,做好石室、航埠、石梁、万田等集镇开发建设。四是加快发展旅游业。以巩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成果为抓手,着眼四省通衢和中心城区的地域优势,发展具有柯城特色旅游业,整合各类资源,构筑旅游信息高地,多渠道吸纳各类资金,推进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功能配套。顺应休闲旅游发展的趋势,提高农家乐整体档次,加大宣传促销和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打造“精品”旅游项目。规范旅游管理,不断提升旅游质量与效益。五是构筑消费热点。顺应消费结构升级和宏观调控消费政策趋向,进一步改善城乡消费环境,繁荣城乡消费市场,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全面完成“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建设,并努力促进文化、交通等服务性消费的增长。


  (二)以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为核心,致力于投资增长,不断夯实发展后劲。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投资增长是发展的第一要务,把投资稳定增长尤其是工业投资的增长作为促进发展的重要动力,夯实发展后劲。


  狠抓招商引资。全年力争招商引资协议利用资金12亿元以上,实际到位资金6.3亿元以上。要真正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头等大事”来抓,力争引进又大又好项目。一要创新招商方式。积极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招商之路,在继续实施产业招商、专业招商的同时,今年着重要开展小分队组合式定向招商,要把责任落实到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肩上,主要领导亲自抓招商,组织专门队伍抓招商。二要注重招商质量。把招商与选资相结合,把招商引资与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优化经济结构相结合,深化“山海协作工程”,积极参加重大招商活动,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着力引进一批效益明显、税收贡献大的好项目。三要强化招商考核。把招商引资作为各乡镇各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乡镇街、部门的招商任务,提升考核力度,突出对招商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资金到位率的考核,把招商引资实绩与部门评先、评优、工作经费、福利待遇等紧密挂钩,发挥考核机制推动效应,提高招商实效。四要突出招商重点。全力抓好招商平台建设。双港管委会要整合土地资源,突出产业招商;四个功能区要加快园区拓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杭宁温台和义乌等地招商;街道要突出商业招商,以推动税源经济的发展;其他乡镇、部门要结合集镇建设和区产业布局抓招商。五要建好招商项目库。切实在招商项目调研论证不深、包装不精的问题上下功夫,按照规划带项目、项目带政策,政策带资金的思路来抓项目库的建设。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精心储备一批质量较好的项目。


  强化项目推进。围绕“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具体化、具体工作责任化”的要求,重点抓好47个重点建设项目、27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和1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一要坚持和完善项目推进制度。即项目决策咨询协调服务制度,责任主体每月例会汇报制度,联系领导每季反馈通报制度,两办督查制度和年度考核制度。通过制度创新,掌握项目的实施情况,协调各方力量,及时解决各种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二要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水平。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决定着项目报批的速度、项目投入的效益乃至项目建设的成败。各级各部门领导都要重视项目前期工作,注重在人、财、物的投入,不断提高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的能力。三要加大推进合力。要在全区营造“人人想项目,一切为项目”的浓厚氛围,强化工业、农业、商业、建筑房地产等项目推进力度,增强责任部门主责意识和参与部门的服务意识,确保项目“来得了,落得下,建得快,效益好”。


  着力要素保障。从目前趋势分析看,明年要素制约的瓶颈仍然会集中在资金、土地及企业用工等问题上。在土地方面,强化土地集约化利用,缓解项目用地瓶颈制约,用地指标向重点项目、可行性项目倾斜,进一步用好用活土地开发整理和我省已出台的建设用地复垦周转指标政策,狠抓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工作,计划新增耕地3875亩,获取建设折抵指标2790亩。在资金方面,加强与金融界的联系,进一步完善项目融资洽谈会制度,促进银企协作。多形式扩大股份,提升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担保能力,努力解决我区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贷款难问题。在用工方面,坚持自我培育与外地引进相结合的办法,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引进紧缺人才和适用型人才的同时,着重抓好技术蓝领、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等“乡土型人才”培训,努力缓解我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难问题。


  (三)以统筹发展、服务“三农”为重点,致力于城乡协调,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努力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构建新体制,营造新风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规划带动,优化区域总体布局。凸现规划龙头地位,以乡(镇、街)区划调整为契机,进一步修编完善集镇总体规划,完善农村道路建设等专项规划。加强农村建房的规划指导,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违章建房整治工作。探索规划管理新机制,推行规划批前、批后公示制度,完善规划管理的社会监督制约机制。


  坚持城乡联动,加快新农村建设。以提高城乡一体化共享度为目标,继续抓好 “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开展赤膊墙穿衣戴帽、垃圾集中处理、污水净化治理、畜禽污染整治、河道清理、沼气综合利用等工作,全年新建示范村5个、整治村40个,解决14500名农民饮水问题。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环境,全面完成苦狮线改建工程,推进联网公路建设,实现农村道路向高等级路面发展,探索乡村康庄工程管理养护新机制。树立经营集镇理念,坚持突出重点、分层推进、量力而行的原则,进一步开放市场,吸纳社会资金参与集镇建设,促进人口、产业向集镇集中,进一步增强集镇的辐射力和凝聚力。


  坚持提升拉动,加强农民素质培训。开展农民喜爱的就业方式调查,结合市场需求,拓展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着眼于促进就业、促进增收两个根本目的,努力使农民素质培训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小低散型向基地型转变,从外地输出型向本地就业型转变,从行政推动型向企业参与和市场运作并重型转变。


  坚持改革促动,优化农村发展环境。认真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政策文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着力优化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社会大环境,激励农民创业致富的热情。以区划调整为契机,全面推进以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乡镇职能转变,切实把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重点放在发展经济、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来。积极探索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农房产权登记发放等制度,建立农民小额贷款抵押担保、互助合作担保机制,增强农民自主发展能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民主决策、村务公开等制度,着力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四)以关注民生、和谐稳定为目标,致力于整体推进,促进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办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最密切的各项事业,积极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深入推进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柯城工业科技110”网站和“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柯城分会场”两个科技平台,提高科技贡献率。巩固省级教育强区创建工作成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积极构建和谐教育,从明年秋季开始,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对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的课本费和生活费实行补助。以基层计生站建设为重点加强人口与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和强化优质服务。深入贯彻省、市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抓好全民健身“三边”(即建身边的场地、抓身边的组织、搞身边的活动)工程,加强社区、农村的体育工作。扎实推进“五城联创”,努力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素养。高度重视国防建设,巩固和扩大“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继续加快人民武装、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文保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努力拓宽就业渠道。高度重视“4050”人员、城镇大龄人员、特困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加快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实行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就业培训一条龙服务。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按照“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高效率”的目标,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临时救济为补充、社会互助相配套的社会化保障体系。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机制。建立健全分层分类救助制度和农村五保、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加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的救助力度,实现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资助人数比例高于9%的目标。


  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施生态建区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推进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力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验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防止污染反弹和产生新的污染源。广泛开展生态乡镇村、绿色学校、社区等创建活动,促进可持续发展。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区,全面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维护司法公正。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力度,全面排查各类事故隐患,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并认真落实各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应急预案,提高处理能力。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以贯彻实施《国务院信访条例》和浙江省“两个信访办法”为契机,继续推行领导包案、下访、约访制度,重视初信、初访,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初始状态、化解在基层。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健全群防群控网络,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切实做好防范和处理“法轮功”等邪教工作。真正把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和制度落到实处,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今年还要进一步抓好十件为民办实事工程:1.“两项”素质工程。完成2万人次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任务,转移就业0.9万人,完成下山异地搬迁350户1200人。完成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培训30人,工程技术人员培训15人,企业技术蓝领培训400人。2.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13000平方米,完成5所学校的标准化操场及运动场地建设。3.万名农民饮用水工程。新建供水管道23.5公里、加压泵站1座,解决改善双港街道、万田乡、石梁镇、七里乡14500多人口的饮用水。4.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建立无公害柑桔基地20万亩,推行无公害栽培技术,推广优良品种,推进柑桔产业化发展。建设无公害蔬菜标准化基地5000亩,年内建成2500亩以上。5.村庄整治及环境优美村工程。全面开展40个整治村、5个示范村村庄整治,进行“两改四化”建设。对10个重点村开展环境优美村创建。6.通村公路联网工程,建设农村联网公路20公里,完善农村公路路网。7.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建、扩建医疗业务用房,年内完成9300平方米的区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和辅助用房主体工程建设,完成3600平方米花园卫生院医疗综合楼主体工程建设。8.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程。建设华墅乡、九华乡垃圾中转站和51个行政村垃圾收集点。9.城中村改造和治理工程。完成铁路南村安置房建设和徐家坞迁建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对老城区范围内“城中村”改造部分保留村进行以绿化、硬化、亮化、洁化为主的环境整治。10.农村集镇建设。深入开展全区集镇建设,加大西安古街街景改造、航埠、石梁、万田集镇建设和农民新村建设等项目的力度,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


  (五)以改革创新、提升素质为保障,致力于自身建设,不断强化政府执行力。全面实现今年政府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只有不断强化政府执行力,提高行政效能,才能担负起人民赋予我们的重任。


  强化依法行政能力。深入学习贯彻《公务员法》、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自觉依照法律法规办事,依法规范行政程序和行政行为,努力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认真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进一步实行政府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制度,加强沟通交流,不断提高民主行政水平和议案、提案的办理质量。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强化改革创新能力。更加注重职能转变。以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重点,不断理顺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不断优化政策资源和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把政府管理职能切实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把财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用于服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上,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群众生活问题上,使之真正适应我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更加注重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手续,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行政效率。更加注重激发活力。积极推进政事、政社分开,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加快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中介机构。着力增强全民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扩大企业和群众的创新、创业空间,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强化狠抓落实能力。政府的工作重在狠抓落实。要从解决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实不实抓落实问题入手,把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一要把握全局抓落实。把抓落实的工作放在全局的位置去认识,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增强抓落实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二要寻求突破抓落实。善于调查研究,发现抓落实的难点所在,善于集思广益,找准抓落实的突破点,拓展抓落实的方法和本领。三要勇于克难抓落实。抓落实不仅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方法,更需要有敢抓的勇气,坚韧的毅力,勇于克难攻坚,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四要求真务实抓落实。抓落实要具体抓,一具体就深入,一深入就化无序为有序,变原则为具体,促分力成合力。抓落实的过程就是弘扬求真务实作风的过程。


  强化拒腐防变能力。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高尚的人格追求,始终保持浩然正气。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坚持推进政务公开和接受监督相结合、教育和惩治相结合,进一步健全政府机关勤政廉政的工作机制。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以公生明,以廉生威,树立为民、务实、廉洁的良好形象,争当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表率。


  最后,再强调一下近期和春节前后一些工作。一要抓好安全工作。各乡镇(街)、部门、单位都要认真梳理排查安全隐患,对各类隐患必须及时整改,特别要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同时,农村还抓好禽流感的防治工作;二要加强柑桔促销工作。要充分抓住节日前这一段有利时机,加强服务,促进柑桔的销售;三要实现一季度经济的“开门红”。一季度假期长、会议多、活动多,但经济工作必须紧抓不放,争取良好开局,以赢得全年工作主动。四要妥善安排好群众生产生活。要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五要做好节日期间的廉政工作,特别是要做到“节俭过节、廉洁过节”。同时,要加强节日期间的值班,保证交通、通讯的畅通。


  同志们,新的一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只要我们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全区上下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勇于开拓,狠抓落实,就一定能够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开局之年的奋斗目标。

 

 

关于网站 | 常见问题解答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衢州市柯城区电子政务中心建设管理 浙ICP备05002281号
建议IE5.5,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